中药炮制学
第一单元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制备成饮片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方法:
大纲要求:
细目 要点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认识
二、净制与切制 净制 目的,方法,要点,适用药物
切制 目的,饮片类型,适用药物
三、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炒法,炙法,煅法,
蒸、煮、燀法 目的,操作方法,辅料用量,注意事项,主要适用药物
主要药物的炮制 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100种)
第一单元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制剂和调剂
6.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7.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减毒
①净制减毒:蕲蛇去头
②炮炙减毒:乌头、附子、半夏、南星
(2)消除副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消除滑肠通便的副作用,用于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
2.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副作用。
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桂枝:“熬”法炮制,可防“胎动”,可用于孕妇。
麻黄:蜜炙缓其辛散之性。且炼蜜可润燥,故而止咳平喘增强。
“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3.增强药物疗效
一般而言,炮制提高中药疗效方法有:
(1)增加溶出、提高疗效
(2)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3)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4)减少损失、保存疗效
(5)其他
决明子、莱菔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果实种子类药物,炒制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逢子必炒”)
自然铜、代赭石、炉甘石:矿物药煅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逢石必捣”)
款冬花、紫菀: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炼蜜具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之功)
南星:胆汁制能增强镇痉作用
黄连:甘草制可提高其抑菌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药物对于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作用的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中药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也可改变其作用趋向 。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柴胡、香附:醋制引药入肝
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盐制引药入肾
“生升熟降”
莱菔子: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5.便于制剂和调剂
(1)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既便于制剂及调剂配方,又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如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龟甲、鳖甲。
6.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桑螵蛸:经蒸制可以杀死虫卵利于贮藏而保存药效。
黄芩、苦杏仁:含苷类成分的药物,经蒸制可起杀酶保苷作用。
7.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动物类药物(如紫河车、蕲蛇),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快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有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酒制、蜜制、水漂、麸炒、炒黄等方法处理以达到矫臭、矫味的效果。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