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第五单元 气、血、津液
细目一 气
气的生成
气的功能
气的运动
气的分类
(一)气的生成
1.气的概念
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气的生成
生成之源
先天之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相关脏腑功能
(二)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营养作用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含义:气的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的作用。
生理体现: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
病理表现:易染疾病,病后难愈。
4.固摄作用
含义
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生理表现
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
固摄汗、尿、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律的排泄,防止体液丢失;
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病理表现
气不摄血——出血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流涎、呕吐、泄泻滑脱
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
5.气化作用
含义: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形式:
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
6.营养作用
是指气具有营养全身,为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提供必需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气的运动
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四)气的分类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1.元气
含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
分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
含义: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
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成。
分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略)
3.营气
含义: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营血”、“营阴”。
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之精专部分)。
分布:进入脉中,循行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
含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阳”。
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悍气)。
分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内至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维持体温恒定。
细目二 血
血的生成
血的生理功能
一、血的生成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化生之源
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
二、血的生理功能
1.营养和滋润全身
意义: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体现: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2.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意义: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得到血液的营养,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盛才能产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情志活动。
生理体现: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
病理表现: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细目三 津液
津液的概念
津液的生理功能
一、津液的概念
含义:
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
1.滋润濡养
布散于体表——滋润皮毛肌肉;
渗于体内——濡养脏腑;
输注于孔窍——滋润官窍;
渗注骨、脊、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流入关节——滋润骨节屈伸。
2.化生血液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津血互化。
3.调节阴阳
4.排泄废物
细目四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机理:气是血液化生的动力,气为血液化生的原料
生理: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病理:气虚亏则血虚
治疗:补气生血
气能行血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出血
治疗:补气理气、降气升
气能摄血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治疗:补气摄血
气与血的关系:血为气之母
血能养气
机理: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生理:血足则气旺
病理:血虚则气虚
治疗:养血益气
血能载气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生理:血为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血脱
治疗:补气固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生理:气充盛则津液足。
病理:气亏虚则津液不足。
治疗:补气生津。
2.气能行津
机理: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生理:气行则水行。
病理:气虚、气滞则水停,即“气不化水”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3.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4.津能载气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散而无所归。
生理:津液是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津脱。
治疗:益气固脱、补液养津。
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
A型题
1.具有“慓疾滑利”特点的气是( )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答疑编号2365105101]
【正确答案】A
2.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功能的气是( )
A.胃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答疑编号2365105102]
【正确答案】E
3.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
A.心、脾、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肾
[答疑编号2365105103]
【正确答案】C
4.临床上,在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行气、补气药,其理论根据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答疑编号2365105104]
【正确答案】B
5.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以益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答疑编号2365105105]
【正确答案】B
B型题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气化作用
6.能防止人体内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主要是气的哪项作用( )
[答疑编号2365105106]
【正确答案】C
7.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气的哪项功能( )
[答疑编号2365105107]
【正确答案】A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