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背景链接*
在线报税、预约办事、远程考试……近来,为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管理部门将大量线下办理的业务放到网上。申报不见面、审批在云端,这些“不打烊”的应急服务,在筑起疫情防线的同时,也在全社会按下了电子政务的“快进键”。
政务大厅搬上网络平台,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不过,大规模的线下政务集中上线、应急推出,难免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比如,有些业务是首次上线,流程设计并不流畅,窗口多、信息填报要求多;还有些业务无法全部线上受理,需要线下填写格式化的材料,或要求事先邮寄资料预约……有些用户对此不太适应。
|标准表述*
新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大多要经历一些曲折,使之日趋完善、高效、贴心,需要管理部门和公众一起做出努力。
[综合分析]
意义
一是政府结构由物理的碎片化到虚拟空间的整体性转变。碎片化的政府使政府为企业、老百姓办事带来极大不便。而电子政务使物理形态的碎片化被网络空间的整体性、无缝对接所替代。这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
二是政府管理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发布政府的各类信息,提高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公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是政府的内部治理由部门协调到整体协同转变。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的构建,有可能实现跨部门的整体业务协同,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政府运行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到智能智慧的转变。政府已经摆脱了手工作业的形态,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这几年来,全国4300多个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创造了很多新的服务方式,如“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民众,也对改善营商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方向及瓶颈
总体看,电子政务应在多个方面发力: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继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中得到充分应用,特别在交通、环保、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领域有新的突破;
政务大数据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加速数据融合;协同政务实现新突破,放管服改革将继续发力;
围绕政务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进一步获得改善,包括安全、法治、标准化等。
目前看,制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问题还主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即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如何将“三难”变为“三通”即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全国政务一体化平台和全国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