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1.在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C)。A.中心思想B.中心内容C.主题思想D.中心论点
1.2.科学论文的研究对象是(B)。A.主题B.课题C.论题D.标题
1.3.议论文的论证对象是(C)。A.主题B.课题C.论题D.标题
1.4.辅题是(B)标题形式的别称。A.大标题B.副题C.小标题D.分题
1.5.古人强调“言授予意”的意思是指(B)。A.文章语言决定内容B.文章内容决定语言运用C.主题支配布局谋篇D.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
1.6.关注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的现实课题,这种性质是指主题的(B)。A.普遍性B.针对性C.客观性D.主观性
1.7.确定主题的要求之一是主题要集中。所谓“集中”是指主题的(A)。A.简明和单一B.针对性C.广泛性D.概括性8;不同材料的性质影响主题提炼的方向和结果。能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的文章材料适用于(A)。A.侧重记人的文章B.例重叙事的文章C.侧重抒情的文章D.侧重说明的文章
2.1.根据不同的标准,材料可分成若干类组,从材料的形态和表述方式来看,材料可分为(C)。A.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B.原始材料和转手材料C.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D.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2.2.材料的积累包括生活感受和知识理论等的积累,可分为(B)。A.日常积累和理论积累B.日常积累和定向积累C.生活积累和定向积累D.生活积累和理论积累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10.19.章程一般由(B)三部分组成。A.标题、发布者及时间、正文B.标题、通过的会议名称及日期、正文C.标题、正文和附件D.标题、正文和成文时间
10.20.条例正文有两种写法,一为列条叙述方法,一为(C)。A.综合叙述方法B.递进叙述方法C.总则、分则、附则D.并列叙述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标题同主题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可以(ABCDEF)。A.直接点明主题、B.间接暗示主题C.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D.表明主题的线索E.表明主题的倾向F.暗示主题的基调、色彩
1.2.标题的表现形式有(ABCDEFG)。A.主标题、正题B.辅题C.分题D.插题E.小标题F.副题G.大标题
1.3.主题统摄文章中其他要素的作用包括(ACDEF)。A,决定材料取舍B.决定标题的表达方式C.支配布局谋篇D.制约表达手法运用E。影响遣词造句F.决定审美价值
1.4.确定主题时要考虑作者自身的主观条件,这些主观条件包括(ABCDE)。A.写作资料的积累B.作者的知识储备C.作者的真实感受D.作者的写作热情和认识能力E.作者对写作对象的熟悉、了解程度
1.5.选取新颖、独特的写作切入角度,主要体现在(AC)方面。A.新的观察角度B.新的思想角度C.新的认识角度D.新的表达角度E.新的布局谋篇角度
2.1.材料指文章写作中用来提炼、表现主题的事物和观念,材料的功能有(ABDE)。A.材料传递、增殖文章信息B.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C.材料影响论点的形成D.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E.材料影响、制约结构的安排
2.2.观察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对象的特征,而特征在比较中才能得到鲜明的显示,典型的比较方法有(ABC)。A.相异比较B.相似比较C.相同比较D.相关比较E.同类比较F.异类比较
2.3,调查就是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的形式有许多种类,常见的调查形式有(ABCDE)。A.网上调查B.普遍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E.重点调查F.取证调查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10.18.规约文书的特点有(ABDE)。A.内容上的规范性B.作用上的制约性C.使用上的广泛性D.表达上的条陈性E.语言上的严密性F.权威性和针对性
10.19.经济合同在内容上的分类为(CDE)。A.买卖合同B.建筑工程合同C.非涉外经济合同D.涉外经济合同E.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F.融资租赁合同
10.20.经济合同的通用条款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EF)。A.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B.标的C.数量、质量D.价金E,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F,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目录:
1.1.主题
2.1.观念性材料
2.2.文献
2.3.观察
2.4.感情体验
2.5.调查
2.6.典型材料
2.7.材料的详略
3.1.结构
3.2.照应
3.3.时空正常式
3.4.时空异常式
3.5.层次
3.6.线索
4.1.工笔
4.2.叙述
4.3.论点
4.4.诠释说明
4.5.寓情于理
4.6.细节描写
4.7.插叙
4.8.归谬法
4.9.分类说明
4.10.因果法
5.1.模糊语言
5.2.婉曲语言
5.3.丰赡语言
5.4.平实语言
5.5.语言适体
5.6.书面语言
5.7.语言生动
5.8.语境性
6.1.构思
6.2.拟题
6.3.择体
6.4.冷却法
6.5.标题式提纲
6.6.写作提纲
6.7.理序
6.8.执笔
6.9.选材
6.10.求助法
8.1.知人论世
8.2.议论文体
8.3.读后感
8.4.短论
8.5.文艺评论
8.6.学术论文的科学性
9.1.说明文
9.2.说明书
9.3.解说词
9.4.科普说明文
10.1.书信
10.2.专用书信
10.3.行政公文
10.4.通报
10.5.请示
10.6.函
10.7.事务文书
10.8.调查报告
10.9.简报
10.10.规约文书
10.11.经济合同
10.12.章程
10.13.条例
名词解释答案:
1.1.主题: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主题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2.1.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一定验证的观点,包括被确认的科学原理、定义,已经发表的文章中的看法、结论,以及历代流传于民间的俗谚;格言、炼话等,它们通常被议论类文章引用来作为理论论据,也可在其他文章的写作中用来说明作者的某种体验和感受。
2.2.文献指具有经典意义和长久保存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或某一学科的重要图书资料,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文献”、“科技文献”、“医药文献”等,有的是一次性文献即原始文献,如古代典籍,还有二次性文献,如对原始文献的钩稽或转述,权威性文摘和综述等。
2.3.观察指借助人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知觉过程。观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事物和现象外部的形态及特征,同时又须进;步透视其内在本质、考察其运动规律。因此观察虽然富有直观性,却需要理性思维的介入。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10.11.经济合同是一种合约类文书,是在经济领域中,法人或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了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书面协议。’
10.12.章程是一种具有法规性质的组织规程,是一个组织或团体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凡属这个组织或团体的成员,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章程是一种规约类文书。
10.13.条例是国家机关发布的用于指导某项长期性的工作或活动的法规性文件,一般由主管该方面工作、活动的国家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精神制定,由国家机关批准颁布。是一种规章类文书。
四、改错题:
1.1.主题在议论文中一般称做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
1.2.课题或论题是指文章写作中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论题是指科学论文的研究对象,课题是指议论文的论证对象。
1.3.标题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因此,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
1.4.有些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是与主题明确性的要求相矛盾的,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同一般文章的主题一样应具有明确性。
1.5.主题同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从材料中生发、抽象、提炼出来,而不是从外表贴上去。这是确定主题时明确性要求的内涵。
1.6.主题的提炼要尽可能在一次之内完成,以免因为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情况下作者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发生变化,造成主题的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1.1.主题在说明文中一般称做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或主题在议论文中一般称做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1.2.课题、论题是指文章写作中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课题一般是指科学论文的研究对象,论题是指议论文的论证对象。
1.3.标题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因此,标题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旗帜和路标。
1.4.有些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与主题明确性的要求并不矛盾,因为它给读者留下巨大的解渎空间,其明确的主题意义,可以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主题的模糊性、含蓄性是文学名著应该具有的艺术属性。
1.5.主题同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从材料中生发、抽象、提炼出来,而不是从外表贴上去。这是确定主题时贴切性要求的内涵。
1.6.主题的提炼是一个反复锤炼、不断开掘深化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它贯穿于文章写作的全过程,文章从定题、收集材料时就.开始酝酿主题,在编写提纲、选用材料时确定主题,在执笔起草时文不时地修正主题,即使在文章的修改、润色阶段还在不断地提炼和深化,甚至在写作过程中或在修改阶段,还有可能完全变更原有的主题。
2.1.素材,一般指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也泛指经作者筛选、加工、组合,写到作品或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
2.2.物理观察点指人们观察时所持有的个人态度和心情等,物理观察点是有社会性的,受观察者世界观、科学观、学术观的影响甚至支配,必须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立场和观点。
2.3.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来确定的类组。
2.4.观察指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受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2.5.典型调查指针对个别事实材料或观念材料所做的调查,一般是在掌握比较多的材料前提下进行的。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3.1.文章结构要以表现对象的固有结构为基础,大多情况下是对对象原始结构形态的模拟复制。
3.2.鲁迅文章《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最后;段叙述太炎先生如何“自藏其锋芒”,在亲自手定本人著述时,将先前战斗的诗文大多刊落的事实,末尾说道:“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活在战斗者心中的。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这种结尾方式是采用了主观化结尾的方式。
3.3.兼义段即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般会包含两层意思。因此不符合设置段落时段落单一的要求。
3.4.一般地说,层次小于段落。在特殊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大于或等于段落。
3.5.小说《祝福》叙述“我”年关时节回到故乡鲁镇,第二天和第三天去看望本家和朋友,但作者故意略去第二天的情形,先写第三天看见各家一律忙着准备福礼,感觉十分厌烦,决计要走,下段开头则写道:“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样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由此顺理成章地转到第二天“我”和样林嫂相遇的场景。文中过渡的安排属于倒叙的过渡。
3.6.清初金胜叹等所说的“草蛇灰线:法,虽然指的是线索延伸的状态,却包含着远照应的实际运用。
3.7.宋吕本中说:“有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清人方东树也说:“章法形骸也,脉所以细束形骸者也。章法在外可见,脉不可见。”所谓“纲目”、“章法”,指外部结构,自然包括线索在内;所谓“血脉”、“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脉络,即意念联系,属于内部结构。因此,线索和脉络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3.8.各种文体的结构有其突出分明的一般特征,写作中应区分清楚,不要轻易混淆。
3.9.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标题原本就蕴涵着诗意,正文中又特别加以渲染:“…一个人在马路上从狭隘的深蓝天空里看看群星,慢慢地向前行走,一边作些漫无涯的空想,倒是于我的身体很有利益。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家去。”这里作者运用的照应手法是解题照应。
3.10.过渡是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联成一体的东西。它是可见的、显性的、有迹可寻的,不仅指示着作者行文的路线,而且成为读者:批文”的向导。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4.1.议论包括互相脱离的立论和驳论两类。
4.2.描写是叙述的一种。
4.3.说明只介绍实体事物。
4.4.第一人称“我”所指称的就是作者自己。
4.5.社会环境描写是对社会背景的描写,与自然景物无关。
4.6.叙述的各要素必须由作者直接交代清楚。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5.1.文字表达是人类交流思想的最有效的物质媒介,也是写作的物质媒介。
5.2.在文章中有时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交替出现,有时平实语言与生动语言又可合二为一,也就是以乎实的语言把对象写得像生活或客观事物本身那样生动逼真。而实际写作中大量使用的还是平实语言,它不能和准确语言、简练语言和生动语言统一起来。
5.3.丰赡语言与简练是绝然对立的,有时作者以丰赡的词语,不吝笔墨,进行周到的描述或细密的论说,是出于表达的需要,从本性上说称不上“简练”,只能说是以繁驭简。
5.4.拟人的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而比喻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随带也使它生动起来。
5.5.有选择地适宜地使用存在于口头交际和民间文学中的生动活泼、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现成语言,如俗谚、歇后语等,会使文章语言显得简练。但运用现成词语和文言词语,容易出现“油滑”或“文白夹杂”的现象。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6.1.写作提纲在文章起草中一成不变。
6.2.主题和材料有了变动,结构也要随之变动;主题和材料没有变动,结构也无须变动。
6.3.用修改符号改正以下的句子:(1)伴随着童年滨纷理想的失落,灰灰然的我感到迷茫。(2)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土,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3)李四光在会上,明确了中国地质学要走自己的道路。
6.4.文章写作的独立的构思、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7.1.细节描写不仅是散文和小说的重要写作方法,在通讯中也要运用细节,把人物写活。(√)
7.2.主题通讯又叫集纳通讯,即是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而进行报道的通讯。(√)
7.3.通讯写作主要反映事实,因此只要按照事物自身发展顺序写,不必追求结构安排。(×)
7.4.通讯在选择细节时,要注意“细”的原则。“细”就是说取材本身要小而具体,并且描写要细致入微。(√)
7.5.通讯与消息不同,一切文学样式可以采用的写作方法,都适用于通讯写作。(×)
7.6.散文是最灵活的文学样式,取材范围广泛,写作方法多样。(√)
7.7.“诗是把米酿成酒,散文是把米煮成饭”,指的是在诗歌中,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性质都起了根本的变化;散文中对象的形、质变化比较有限。(√)
7.8.记人叙事散文写作要求“善取典型”,指的是在记实写真的前提下,认真注意材料自身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7.9.记人叙事散文主要写人的性格和事情的经过,但不像戏剧、小说那样注重矛盾冲突。散文主要靠真实地记叙来表现。(×)
7.10.记人叙事散文中,为了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可以发挥想象,制造冲突。()
7.11.游记的功能与报告文学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和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7.12.游记是一种记实性的体裁,因此,只要把所见所闻说清楚就行了,对文学性没有太多的要求。(×)
7.13.游记写作当中,为了为后世留存史料,必须把所见全部写下来,以免失实,同时,也可使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7.14.在通讯写作中,为了生动和详尽,有些细节只要符合艺术真实,不必太拘限于生活真实。(×)
8.1.读后感的阅读性是指阅读者必须善于抓住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感受、触发、联想,及时加以梳理,引发思考。
8.2.短论中剖析的任务主要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别显示一般。
8.3.文艺评论中的议论性文字,大体上又有两种形态:一是故事梗概或总体形象的勾勒;一是具体情节或细节的援引。
8.4.短论的针对性是指短论的论题和内容要单纯、集中,较多地体现一事一议、一理一评的特点。
8.5.议论文的种类很多,划分的标准不一,按文章的形式特点,可分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等。
8.6.文艺评论是准确陈述或解释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行为规律和认识过程,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讨,表述其成果的文章。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9.1.根据说明的对象或所要说明的内容特点,可以把说明文分为纯科学性的说明文和科学性和文艺性兼而有之的说明文两种。
9.2.科学性是说明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要想使说明书具有科学性,撰写者对被说明的事物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和客观的态度。因此,说明文中不允许表达作者的倾向性。
9.3.短文式说明书具有简洁、连贯、完整的优点,虽不像条款说明书那样醒目,但它同样要求做到条理清楚。这类说明书多用于程序性的内容说明。
9.4.《人物》杂志曾开辟过一个“开拓者”栏目,其主旨是“介绍近代、现代中国各个领域、各项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事迹,以发扬这些先驱们不辞辛劳、不畏阻力、勇于创造、敢于革新的精神。”这个主旨就成了这一栏目中人物介绍文章的内容重点和要点。这一栏目主旨的确定,为更好地体现解说词的扩引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9.5.电视片《泰山》中,当画面出现登山工挑着担子登十八盘时,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十八盘是考验意志和耐力的路,十八盘是砥砺恒心和人性的路。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往往苦难越大,离胜利也就越近了。登过泰山十八盘的人,可以形象地体会到这个道理。”这段解说词是对被解说内容的知识的扩引。
9.6.明晰性是解说词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之一。清晰的条理,需要准确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物与物之间有并列关系、先后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等。解说有并列关系的事物,要注意它们的时间顺序;解说有先后关系的事物要注意它们的方位顺序。
9.7.和科普说明文一样,其他文体如散文,也可能包含一定的知识性内容,这些知识性内容的介绍在不同文.体中所达到的目的是大同小异的;
9.8.科普说明的趣味性和题材的选择很有关系。最新的科学成就和知识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进行选材时要尽量避免选择为人所常见的事物。
9.9.科学小品相比,科学说明文的趣味性更强,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
9.10.科普说明文在介绍知识时,可以单讲述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是综合地介绍若干科学知识。就目前常见的科普说明文来看,在一篇科普说明文中,综合介绍若干科学知识的居多。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10.1.书信结语的写作格式为:一般分做两半截写,前半截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顶格写上“敬祝”、“祝您”等语,后半截换行空两格写上“健康”、“进步”等语。、
10.2.书写信封时,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并要写上对收信人的称谓语,如“同志”、“先生”、“教授”、“大姐”、“经理”、“外公”、“外婆”等。
10.3.竖式信封的写作格式是:收信人的地址写在左边(赂上),姓名写在中间,写信人的地址、姓名或姓写在右边(赂下)。
10.4.专用书信就是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书信,常见的有介绍信、邀请信、推荐书、求职书、商洽函、答复函、喜报、请柬、聘书等。
10.5.公告和通告属于我国行政机关公文中的同一种类。“通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0.6.函适用于不同级别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0.7.公文的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钞送机关、印发标记等。抄送机关位于文尾部分上端,主题词位于抄送机关下方、印发标记上方,用黑线隔开。
10.8.表扬性通报和情况通报写法比较接近,开始要写个前言,接着叙述典型事实,最后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10.9.报告以制发目的和呈报要求分,有呈转性报告和呈报性报告两类,前者主要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不要求上级机关作出反应,后者主要是提出意见或建议,要求上级机关批转。
10.10.请示和报告是一种文种,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行文目的、行文内容、行文时间、行文重心、行文篇幅等,因此可以合起来写成“请示报告”。
10.11.从实际作用角度来看,事务文书和法定公文的区别在于:事务文书用以发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受文者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或实施办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法定作用极其明显;而公文是用来处理实际事务的,对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参考和指导作用,而不具有法定作用。
10.12.专题总结是一种综合性的总结。它要比较全面地总结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既要总结成绩,又要找出差距,有时还要简述一下今后的打算。这类总结多半是向上级反映、汇报用的。
10.13.反映本单位新近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新事件,包括一些突发性事件的简报是工作简报。为了便于使上级及时了解;掌握情况,这种简报要迅速反映。
10.14.简报与其他事务文书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有独特的报尾,一般事先印成固定的格式。分行写明“报”、“送”、“发”的单位和印发份数。
10.15.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一定事项的公文文种是通知。
10.16.事务文书分为规章类文书和合约类文书两种。合约类文书是一种契约性文书,它与规章类文书比较起来,没有特定的结构形式,也没有较强的约束力。
10.17.签定经济合同时,在各单位全称后面可加圆括号分别写“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乙方”等字样,也可以写“供方”和“需方”、“买方”和“卖方”、“我方”和“你方”。
10.18.条款是经济合同正文的具体内容,通用条款是每一份经济合同必须具备的,主要包括合同名称,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数量,质量,价款和报酬,签署等。
10.19.条例是一种具有法规性质的组织规程,是一个组织或团体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凡属这个组织或团体的成员,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一般由标题、发布者及时间、正文三部分组成。
10.20.规划、要点、方案、安排是计划的别称。规划是一种在决策某一较大项目过程中所提出的单一性工作计划。要点是一种时间短、范围小、内容非常具体的小型计划。方案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的计划,实施时间长,内容全面且比较概括,展示总体目标与发展蓝图,富有理想性和鼓动性。安排是一种以扼要的文字原则、反映一定时期内主要工作或某一工作的主要方面的计划,内容上不要面面俱到,但要详细介绍具体工作要求。各题改正为: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五、简答题目录:
1.1.简述主题的涵义及其不同的表达方式。
1.2.简述主题与课题、论题的不同。
1.3.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1.4.简述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1.5.简述确立主题的原则。
1.6.简述确立主题的要求。
1.7.简述提炼主题的原则。
1.8.简述写作中“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2.1.如何进行材料的日常积累?
2.2.观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材料的功能有哪些?
2.4.体验的要求是什么?
2.5.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6.选材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7.选材有哪些具体原则?
2.8.如何进行材料的组合?9如何使用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
4.1.简述一下插叙与倒叙的含义及区别。
4.2.“一阵低沉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仿佛是从地板底下传出来的似的,钻进了我的耳朵,然后就像一块圆石头那样,滞留在我的头脑里……我的头也沉重,疼痛起来,……大滴大滴溶化了的铅水落到我的头上,铅水把我的头打了一个个窟窿,烧灼着我的头脑,而且越涌越多……”(安德列耶夫:《警钟》),这段话采用了哪种报写方法,并就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4.3.简要谈谈“补叙”的情况和作用。
4.4.人物描写有哪几个方面;它们的内容具体是什么?
4.5.简要谈谈运用“说明”的具体要求。
5.1.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什么?
5.2.文章语言受语境规定或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5.3.如何理解语言准确的涵义?
5.4.如何做到使语言的表达准确?
5.5.如何理解语言简练的涵义?
5.6.如何做到语言简练?
5.7.如何做到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5.8.语言适体的要求是什么?
5.9.如何理解文章语言的个体性?
6.1.谈谈审题的类型和要求。
6.2.文章修改有哪些原则?
6.3.写作提纲包括哪些内容?
6.4.修改文章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7.1.什么是消息?
7.2.消息为什么必须强调真实与及时?衡量一条消息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7.3.简述评述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7.4.简述新闻对“新”的要求。
7.5.简述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7.6.简述消息写作中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关系。
7.7.什么是新闻标题的“虚实结合”?
7.8.什么是通讯?
7.9.简述概貌通讯的定义及其特点。
7.10.简述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典型,提炼素材,深化主题三者的关系。
7.11.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之区别。
7.12.什么是细节?
7.13.在通讯中,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7.14.什么是散文?(广义与狭义)
7.15.根据文章的取材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类?它们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7.16.什么是意境?它在游记中的起什么作用?
7.17.简述游记作品中如何表达感情。
8.1.可以作为读后感或材料作文的阅读材料大致有哪几种类型?
8.2.读后感与书评、剧评的区别在哪里?
8.3.读后感写作中剖文析理有哪几种方式?
8.4.具体说明读后感写作的基本思路或主要要求。
8.5.短论应如何选材、立意?
8.6.具体说明短论的写作要求。
8.7.文艺评论的任务是什么?
8.8.具体阐述文艺评论写作对于作者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上的要求。
8.9.文艺评论如何抓住特点,写出新意?
8.10.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是什么?
8.11.请简要介绍几种学术论文的论题形式。
8.12.学术论文写作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8.13.从确立学术论文课题的角度看,有探讨价值的课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8.14.学术论文中资料引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9.1.简述说明书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9.2.简述解说词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9.3.简述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10.1.简述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
10.2.简述专用书信和一殷书信的区别。
10.3.简述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0.4.简述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10.5.简述调查报告的分类和写作要求。
10.6.简述总结的分类和写作结构形式。
10.7.简述简报写作的格式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10.8.简述计划的别称和写作要求。
10.9.简述事务文书和法定公文的异同。
10.10.简述规约文书的分类及特点。
10.11.简述经济合同的写作结构。
10.12.简述章程和条例写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简答题答案:
1.1.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2)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3)主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称为“主题”。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意向、格调、氛围等。一般记叙文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说明文中,主题可称为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议论文中,主题一般被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1.2.答: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课题或论题是指文章中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课题一般指科学论文的研究对象,论题则是指议论文的论证对象。课题、论题与主题的区别在于:课题和论题一般只概括反映文章的内容性质和基本范围,不体现作者的主要观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主题则是对于具体对象研究论证的结果,明确地表明作者的见解,具有某种主观性。课题或论题一般不包含作者的论点,而论点却可以体现一定的课题或论题。同样的论题和课题,由于作者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可以写出不同观点和结论的文章,即课题、论题相同的文章,论点不一定相同。
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10.12.答:章程的写作要求:章程一般由标题、通过的会议名称及日期、正文三部分组成。标题,由制定的机关、团体或组织名称加上文种“章程”组成。通过的会议名称及日期,在标题下面加圆括号写明通过章程的会议名称和通过的日期,年、月、日都应写清楚。正文有两种写法:内容比较丰富的章程,有的前面写“总纲”,作为全文的统率,其后分章分条加以叙述。有的章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总则,着重说明制定本章程的原因、依据、目的、适用范围等,带有序言性质;分则,着重阐明章程的具体内容;附则,一般说明通过、公布、施行的时间和有关权限等。内容比较简单的章程,一般就分条款来写。撰写章程要注意: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内容系统、周密。三是条理明确、清晰。四是词语精当、质朴。条例的写作要求:条例一般由标题、发布者及时间、正文三部分组成。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采用列条叙述方法,把目的和根据作为第一条,接着写条例的具体条规,实施说明放在最后一条或几条。二是根据各部分内容问的逻辑关系来看,可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撰写条例要注意: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二在内容上要注意,直陈、直叙、明确、完备,着重说明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无需多发议论和讲道理;三是条理所用语言文字应该简洁明了、朴实庄重,防止重复和歧义,以更好地体现内容的政治、思想力量。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
六、简析题目录:
1.1.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匆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黑暗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去,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九二二、三、二八——摘自《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下面各题答案亦参考了本书中的文章分析部分。)(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2)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这篇文章的标题与主题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4)对比分析“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与“许多时日已经过去”、“二十四年的时日已经过去”的表达效果。(5)“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乎的,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道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2.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往事(一)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九,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茵茵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了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再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摘自《冰心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这篇散文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2)本文主题思想是如何表现的,有何特点?
1.3.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往事(二)冰心那天大雪,郁郁黄昏之中,送广个朋友出山而去。绒绒的雪上,极整齐分明的镌着我们携行的足印。独自归来的路上,偶然低首,看见洁白匀整的雪花,只这一瞬间,已又轻轻的掩盖了我们去时的踪迹。——白茫茫的大地上,还有谁知道这一片雪下;一刹那前,有个同行,有个送别?我的心因觉悟而沉沉的浸入悲哀!苏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那儿句还未曾说到尽头处,岂但鸿飞不复计东西?连雪泥上的指爪都是不得而留的…于是人生到处都是渺茫了!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子里,到天空中,渺元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摘自《冰心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i)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本文主题是如何表现的?(3)苏东坡诗句的引用对主题表现有何作用?
1.4.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我家的新人类.简妮儿子常常在一个名叫“雪球”的网站上与人聊天、戴着电脑耳机,身子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摆动,手在键盘上噼噼啪啪飞快敲击;聊到深切之处,脸上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阴云密布,完全陶醉于另一个世界。这大概就是新人类的典型形象。我家这位新人类还处于乐天不知深浅的年龄。去年圣诞节前夕,他在发给我公司老板的E—mail里写道:“亲爱的总裁,我要买下你的公司,惟一条件是请简妮女士来与我谈判。”当这份“礼物”闹得公司人人皆知的时候,我还蒙在鼓里。还是老板笑眯眯地对我说,我收到你儿子的圣诞礼物,他说要买下我的公司。我想他目前还没有这个财力,但我佩服他的勇气。同事们也纷纷向我道喜,都说这一代后生可畏。一些中国朋友听了这事反倒为我担心,觉得玩笑开得过分。其实,我不觉得老板会对此事产生误会。直言和自信,是美国人国民性格的主要特征,而且美国人对孩子有一种祟拜心理,不会论年龄排辈分。如今在美国的新富豪大都是中青年,有人对他们的致富方式提出质疑,但没有人敢在年龄上挑毛病。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才使这个国家像永远长不大似的,总是朝气蓬勃。儿子已经超越了成为乔丹第二的梦想(多少小男孩把篮球明星当作自己的第一偶像),如今的志向是做外科医生。他学业优秀,但看不出多么的刻苦,反倒常常听他抱怨学校里的功课太浅,还不如自己到处搜罗学到的东西多。他爱好广泛,从画画到吹萨克斯管,从篮球到高尔夫球,样样无师自通。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最爱,兴越点转移得快,而兴越的转移又常常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比如这一两年,他对打高尔夫球钻研得十分入迷,理由很简单:只有这项运动员能配合他将来的医生身份。他总是无忧无虑的,总是张大了那双纯真的未经社会污染未经人间沧桑的双眼在电脑屏幕上探究这个世界。他不知道如今身处的环境多么来之不易,也不担忧未来世界会风云突变,只相信按照目前设计的道路走下去,社会就不会亏待他们。当我提到忧思意识,他就会说,中国家长总是威胁孩子“不好好读书,长大得要饭”,老是给他们一个坏结果。而美国家长总是鼓励孩子朗漕自己的兴越发展,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免去恐惧,然后才能创造。他还拍拍我的肩膀大大咧咧地说:“别折磨自己又折磨我。”已经不大敢告诉儿子人生的答案是什么。用我们过去的艰难经历熬出来的体验根本说不到他们心里去。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历史积累下的悲怆情怀,而长期安定富足的生活又造成了美国人普遍自负乐观的情绪;惟有靠他们自己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找到生活的合理之道;随着年龄的增大,儿子已渐渐和美国社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即使想融入这个社会也总是有着人为的痕迹。如果我们在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他常常用美国人的思考方式提出建议。当年买下湖边这座房子时,曾犹豫再三,最后儿子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现在搬过去享受就有些晚了,还在等什么呢?这几句话就使我们在买房合同上签了字。如今这房屋不仅升值,而且窗外秀丽如画的大自然风景,给了我们许多奋斗的动力。创造财富不知疲倦,享受生活不失时机;;成长在美国,必然会受到这种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摘自《南方周末》(2000年7月20日第18版)(1)本文展现了所描写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观点?如何体现的?(3)本文的材料选择有何特点?和本文的主题及表达方式有何关系?(4)本文标题与主题是什么关系?
1.5.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招呼刘嘉陵招呼是人类感情的粘合剂,有了招呼,雨雪交加的日子里也有了温馨。世间友谊千万种,而任何友谊都需要用招呼来保温。从前的中国人见面喜欢说:“吃没?”或“吃啦?”后来,一些洋泥人物攻击起这招呼来,说中国人就知道吃。于是大家喜新厌旧,见面都改说“你好”了。这招呼并不坏,只是有那么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时髦气在里面。有一位机关里的先生,在走廊、厕所和任何地方见到同事都喊“你好!”“你好!”就“你好”吧,但没多会儿,你又在另一间屋于里见到他,他又喊了句“你好!”一天下来,每个人都要接受他十来回“你好”的轰炸。时间一久,大家就有负担了,没事尽量躲着他;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又亿起了用吃饭问题打招呼的好处来,因为一个人吃饭的次数毕竟有限。老实说,鄙人一点都不觉得中国人见面问吃有什么不好,这是灾难深重的几千年中国历史决定的。民以食为天阿,如果你也挨过饿,你会清楚它的分量。窃以为迄今为止,用吃饭的事情打招呼是最有人情味儿的中国式招呼。每天中午去单位食堂,那些先吃了的同事问我这类话时,我心里都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他们是真心愿意我好。要是选择朋友,我的首选对象就是这一类人;而只会说“你好”的人,我可要合计合计。但我忍不住还是想提醒他们:中国的吃饭问题永远不要小视,那是我们庄严的哲学啊。尽管如此,打招呼只要态度诚恳,内容如何也可以不计。单位里一个人来迟了,人们招呼“才来呀?”来迟的那位便有些发毛。其实人家并没有监督人的义务,不过就是表示亲善。但那个“才”字用得也的确让人心惊肉跳,善解人意的人会得体的说:“来啦?”有时候我下班前早走一会儿,准备去小学校接女儿。善解人意的人见到鬼鬼祟祟的我时,便不说:“走啦?”而是说:“出去呀?”十几年前,我曾在辽北乡下参加扶贫工作队,回来后有个两三年了,一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老人,有一天忽然关切的问我:“挺好呗!还在工作队呢?”一对久违了的朋友骑车对面遭遇,两个人恰好都急着去做事情,便在车上同时大呼:“上哪儿去呀?”然后回过头望着对方迅速远去的后背同时补了句:“走吧走吧!”他们谁都没弄清对方到底要去哪儿,但友谊又一次刷新,这就足够了。——摘自《南方周末》(2000年7月20日18版)(1)本文表达了何种主题思想?(2)本文主题的表达有何特点?(3)本文标题与主题是何种关系?
1.6.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获澳夫喇基因家大奖的悉尼奥运场馆——罗兰士的网球馆李耀林奥运主会场设计总监罗兰士先生陪我们看完主会场和奥运大道的设计后,。特意把我们带到他自己的作品前,由罗兰士设计的悉尼奥运网球馆,可容纳1.1.6万名观众,是世界上继温布尔登和巴黎之后的第三座圆形网球馆,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国家级的圣约翰和索罗门设计大奖。罗兰土设计的网球馆由;条笔直的大道与奥运主会场相连结,它的外形有些像飞碟,随时都会飞向太空。罗兰士告诉我们,圆形场馆可以很好地遮挡阳光,观众有一个开阔、自然、柔和的视线,最大限度减小视觉的死角.外圆内方的造型,视觉上十分均衡、稳定、集中,既适合观看网球比赛,又方便电视转播。网球馆正圆形的观众区被等分为24份,由23根向外倾斜的支柱吊住顶棚,所有的柱子都不会阻挡任何一位观’众的视线.圆形建筑有很多放射的通道,观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聚散,这比方形建筑方便多了。网球馆的拱形顶部与主场馆的拱形结构相呼应,突出了奥运场馆的拱形建筑特征。罗兰士对网球馆的很多细节有周密的设计;整个网球馆以水泥的灰色为基调,观众席的坐椅,每一层的护拦都是浅灰色。罗兰士说,当整个场馆坐满了穿着各种颜色服装的观众;场馆的整体灰色将成为温和、统一、宁静的低,色背景;网球馆里的金属护拦、坐椅和水泥地面,都没有使用豪华闪光的材料,金属护拦的油漆不反光、坐椅的油漆不反光、粗糙的地面不反光,都是为了观众不受任何光;—泽特别是反光的影响,可以集中精力舒适地观看比赛。罗兰士是一位非常聪明的现代建筑艺术家,他不做画蛇添足的事,他用普通的材料、较低的成本,换取很高品质的建筑。在我们的眼里,不加粉饰的灰色水泥建筑、不事炫耀的灰色坐椅和护拦,透出含蓄、朴实、稳重而又现代的大气。——摘自《北京晚报》(2000年7月20日)(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本文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这些材料有何特点?(3)本文标题与主题是什么关系?
2.1.阅读张爱玲的散文《论写作》的前半部分,然后回答问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我们早已哄堂大笑。然而今天,当我将一篇小说写完了,抄完了,看了又看,终于摇摇头撕毁了的时候,我想到那位教师的话,不由得悲从中来。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古时候,纸张笔墨未经发明,名贵的记录与训海,用漆写在竹简上,手续极其累赘麻烦,人们难得有书面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作风方面力求其简短含蓄,不许有一句废话。后来呢,有了纸,有了笔,可以一摇而就,废话就渐渐多了。到了现在,印刷事业发达,写文章更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不必郑重出之。最近纸张缺乏,上海的情形又赂有变化,执笔者不得不三思而后写了。纸的问题不过是暂时的,基本问题还是:养成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没有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有话没处说。我并不是说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饿死在阁楼上。比较天才更为要紧的是普通人。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也许是至理名言,也许仅仅是无足重轻的一句风趣的插浑,然而积少成多,究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项损失、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太太,是很平常的一位典型太太,她对于老年人的脱发有极其精微的观察。她说:中国老太太从前往往秃头,现在不秃了。老太爷则反是,从前不秃,现在常有秃的。外国老太太不秃而老太爷秃。为什么呢,研究之下,得到如此的结论:旧时代的中国女人梳着太紧的发髻,将头发痛苦地往后拉着,所以易秃。男子以前没有戴帽的习惯;现在的中国男子与西方人一般的长年离不开帽子,戴帽于头发的健康有碍,所以秃头的渐渐多了。然则外国女人也戴帽子,何以不秃呢?因为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到头皮的青春活力。诸如此类,有许多值得一记的话,若是职业文人所说,我就本敢公然剽窃了,可是像他们不靠这个吃饭的,说过就算了,我就像捡垃圾一般的捡了回来。职业文人病在“自我表现”表现得过度,以至于无病呻吟,普通人则表现得不够,闷得慌。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硬,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人情人理的话,也当做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真是缺乏听众的人,可以去教书,在讲堂上海阔天空,由你发挥,谁打呵欠,扣谁的分数再痛快也没有了。不得已而求其次,惟有请人吃饭,那人家就不能不委屈一点,听你大展鸿论,推断世界大战何时结束,或是追叙你当年可歌可泣的初恋。《笑林广记》里有一个人,专好替人写扇子。这一天,看见朋友手摇白折扇,立刻夺过来要替他写。那朋友双膝跪下。他搀扶不悦道:“写一把扇子并不费事,何必行此大礼?”朋友道:“我不是求你写,我是求你别写”。听说从前有些文人为人所忌,给他们钱叫他们别写;像我这样缺乏社会意识的,恐怕是享不得这种福了。李笠翁在《闲情偶寄》里说:“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有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又要惊人,眩人,又要哄人,媚人,稳住了人,似乎是近于妄妇之道。由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西方有这么一句成语:“诗人向他自己说话,被世人偷听了去。”诗人之写诗,纯粹出于自然,脑子里决不能有旁人的存在。可是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极力地警告我们,作文的时候最忌自说自话,,时时刻刻都得顾及读者的反应。这样究竟较为安全,除非我们确实知道自己是例外的旷世奇才。(1)本文选取了哪些材料?(2)这些材料以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2.2.请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然后回答问题。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几,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因因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滕馈;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荤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鬃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霞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杏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档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借。(1)本文是如何处理记叙的详略的?(2)文章根据什么原则来处理详略的?
2.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生命的三分之一马南屯阝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是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月得四十五日。”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月。”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有的人二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很多国君都注意学习。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在这里,师旷对七十多岁的晋乎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北周吕师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时:“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光是烛灰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这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1)上文选取了哪些材料?(2)这些材料根据什么原则组合在一起,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何意义?
3.1.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记萨镇冰先生冰心萨镇冰先生,永远是我崇拜的对象,从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常常听见父亲说:“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从那时起,我总是注意所受他的一言一行,我所耳闻目见的关于他的一切,无不加增我对他的敬慕。.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儿时敬仰的人物,使我灰心,使我失望,而每一想到他,就保留了我对于人类的信心,鼓励了我向上生活的勇气。底下所记的关于萨先生的嘉言朗行,大半是从父亲谈话中得来的;——事实的年月,我只约赂推算,将来对于他的生平材料搜集得比较完全时,我想再详细的替他写一’本传记。——在此我感谢我的父亲,他知道往青年人脑里灌注的,应当是哪一种印象。海军上将萨冰镇先生,大名是鼎铭,福建闽侯人,一八六零年(?)生,十二岁入福州马尾军政学校。,作第二班学生。十七、八岁出洋,入英国格林海军大学,回国后在天津管轮学堂任正教习。那时父亲是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班的学生,自此和他相识。在管轮学堂的时候,他的卧室里用的是特制的一张又(又小的木床,和船上的床铺相似,他的理由是,“军人是‘不能贪图安逸的,在岸上也应当和在海上一样。”他授课最认真,对于功课好的学生,常以私物奖赏,如时表之类,有的时候,小的贵重点的物品用完了,连自己屋里的藤椅,也搬了去。课外常常教学生用锹铲在操场上挖筑炮台。那时管轮炮台在南边,水师学堂在北边,当中隔个操场。学堂总办吴仲翔住在水师学堂。吴总办是个文人,不大喜欢学生做“粗事”。所以在学生们踊跃动手,铲锹齐下的时候,萨先生总在操场边替他们巡风,以备吴总办的突来.视察。父亲和萨先生相熟,是从同在“海圻”军舰服务时起(一九零零年左右),那时他是海军副统领,兼“海圻”船主,父亲是副船主。庚子之变,海军正统领叶祖,驻海容舰,被困于大沽口。鱼雷艇海龙海犀海青。海华四艘,已被联军舰队所虏。那时北洋舰队中的海圻、海琛、海筹、海天等舰,都泊山东庙岛,山东巡抚袁世凯,移书请各舰驶入长江,以避敌锋,于是各船纷纷南下,只海所坚泊不动。在山东义和团杀害侨民的时候,萨先生请蓬莱一带的教士侨民悉数下船,殷勤招待,乱事过后,方送上岸。那时正有美国大巡洋舰阿利于号(Orange)在苗岛附近触礁,海圻又驶往救护,美国国会闻讯,立即驰函道谢,阿利于舰长申谢之余,也恳劝萨先生南下,于是海圻才开入江阴。在他舰南开,海圻孤泊的时候,军心很动摇,许多士兵称病上岸就医,乘间逃走,最后是群情惶逮,聚众请愿,要南下避敌。舱面上万声嘈杂,不可制止,在父亲竭力向大家劝说的时候,萨先生忽然拿把军刀,从舱里走出,喝说着;“有再说要南下的,就杀却!”他素来慈蔼,忽发威怒,大家无不失色惊散,海圻卒以泊定。——事后有;天萨先生悄然的递给父亲一张签纸,是他家入在不得海所消息时,在福州吕祖庙里求的,上面写着:“有剑开神路。无妖敢犯邪。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两人大笑不止。萨先生所在的兵舰上,纪律清洁,总是全军之冠。他常常捐款修理公物,常笑对父亲说,“人家做船主,都打金调子送太太戴,我的金调子是戴在我的船上。”有一次船上练习打靶,’枪炮副不慎,将一尊船边炮的炮膛,划伤一痕。(开空炮是空弹中也装水,以补足火药的分量,弹后的铁孔,应用铁塞的,炮手误用木塞,以致施放时炮弹暴烈,碎弹划破炮膛而出。)炮值二万余元,萨先生自己捐出月饷,分期赔偿。后来时闻于叶祖,又传于直隶总督袁世凯,袁立即寄款代偿,所以如今海圻船上有一尊船边炮是袁世凯购换的。他.在船上,特别是在练船上,如威远康济通济等舰常常教学生荡舢板,泅水,打靶,以此为日课,也以此为娱乐。驾驶时也专用学生,不请船户。(那时别的船上,都有船户领港,闽语所谓之“曲蹄”,即以舟为家的民。)叶统领常常皱眉说:“鼎铭太肯冒险了,专爱用些年轻人!”而海上的数十年,他所在的军舰,从来没有失事过。他又爱才如命,对于官员、士兵的体恤爱护,无微不至。上岸公出,有风时肋板上就使帆,以省兵力。上岸.拜会,也不带船上仆役,必要时就向岸上的朋友借用。历任要职数十年,如海军副大臣、海军总长,福建省长等,也不曾用过一个亲戚。亲戚远道来投,必酌给川资,或作买卖的本钱,劝他们回去,说:“你们没有受过海上训练,不能占海军人员的位置。”——如今在刘公岛有个东海春铺子,就是他的亲戚某君开的,专卖烟酒汽水之类,作海军人的生意——只有他的妻舅陈君,曾做过通济练船的文案,因为文案本用的是文人的缘故。萨先生和他的太太陈夫人,伉倾甚笃。有一次他在烟台卧病,萨夫人从威海卫赶来视疾,被他辞了回去,人都说他不近人情。而自他三十六岁,夫人去世后,就将子女寄养岳家,鳏居终身。人问他为何不续弦,他说:“天下若再有一个女子,和我太太一样的我就娶。”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清简,洋服从来没有上过身,也从未穿过皮棉衣服,平常总是布鞋布袜,呢抱呢马褂。自奉极薄,一生没有做过寿,也不受人的礼。没有一切的嗜好,打牌是千载难逢的事,万不得已坐下时,输赢也都用铜于。他住屋子,总是租那很破敝的,自己替房东来修、栽花草,铺双重砖地,开门辟户。屋中陈设也极简单,环堵萧然。他做海军副大臣时,在北平西城曾买了一所小房,南下后就把这所小房送给了一位同学。在福建省长任内,任前清总督衙门,地方极大,他只留下几间办公室,其余的连箭道一并拆掉,通成一条大街,至今人称肃威路,因为他是肃威将军。“肃威”两字,不足为萨先生的考语,他实是一个极风趣极洒脱的人。生平喜欢小宴会,三五个朋友吃便饭,他最高兴。所以遇有任何团体公请他,他总是零碎的还礼,他说:“客人太多时,主人不容易应酬得周到,不如小宴会,倒能宾主尽欢。”请客时一切看馔设备,总是自己检点,务要整齐清洁。也喜欢宴请西国朋友。屋中陈设虽然简单,却常常改换式样。自己的一切用物文玩,知道别人喜欢,立刻就送了人,送礼的时候,也是自己登门去送,从来不用仆役。他写信极其详细周到,月日地址,每信都有,字迹秀楷,也喜作诗,与父亲常有唱和之作;他平常主张海军学校不请汉文教员,理由是文人颓放,不可使青年军人沾染上腐败的习气。他说:“我从十二岁就入军校,可是汉文也够用的,文字贵在自修,不在乎学作八股式的无灵性的文章。”我还能背诵他的一首在乎汉车上作的七绝;是,“院发襄江尚未寒,夜过容泽觉衣:单,黄河桥上清车渡,月照中流好共看。”我觉得末两句真是充分地表现了他那清洁超绝的人格!我有二十多年没有看见他了,至今记忆中还有几件不能磨灭的事: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到烟台视察,住海军练营,一天下午父亲请他来家吃晚饭,约定是七时,到六时五十五分,父亲便带我到门口去等,说:“萨军门是谨守时刻的,”他常是早几分钟到主人门口,到时候才进来,我们不可使他久候。”我们走了出去,果然看见他穿着青呢袍,笑容满面的站在门口。他又非常的温恭周到,有一次到我们家里来谈公事,里面端出点心来,是母亲自己做的,父亲无意中告诉了他。谈完公事,走到门口,又回来殷勤的说:“请你谢谢你的太太,今天的点心真是好吃。”父亲的客厅里,字画向来很少,因为他不是鉴赏家,相片也很少,因为他的朋友不多。而南下北上搬了几次家,客厅总挂有萨先生的相片,和他写赠的一副对联,是“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听说他老人家现在福州居住,卖字做公益事业。灾区的放赈,总是他的事,因为在闽省赤区中,别人走不过的,只有他能通行无阻。在福州下渡,他用海军界的捐款,办了一个模范村,村民爱他如父母,为他建了一亭,逢时过节,都来拜访,腊八节,大家也给他熬些腊八粥,送到家去。此外还有许多从朋友处听来的关于萨先生的事,都是极可珍贵的材料。夜深人倦,恕我不在记述了,横竖我是想写他的传记的,许多事不妨留在后来写。在此我只要说我的感想:前些日子看到行政院“澄清贪污”的命令,使我矍然的觉出今日的贪官污吏之多,擅用公物,虽贤者不免,因为这已是微之又微的常事了!最使我失望的是我们的朋友中间,与公家发生关系者,也有的以占公家的便宜为能事,互相标榜夸说,这种风气已经养成,我们凋敝绝顶的邦家,更何堪这大小零碎的剥削!我不愿提出我所耳闻目击的无数种种的贪污事实,我只愿高捧出一个清廉高峻的人格,使我们那些与贪污奋斗的朋友们,抬头望时,不胜寂寞之感…”在此我敬谨遥祝他老人家长寿安康。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夜。——摘自《冰心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问题:(1)分析本文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与作用。(2)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3)指出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4)文中是否有照应?若有,请指出并加以说明、分析。(5)本文是否有贯穿的线索?若有,请加以说明。(6)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2.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冰心我爱慰冰,无非也是海的关系。若完全地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可怜,沙穰的六个多月,除了小小的流泉外,连慰冰都看不见!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入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着天末是山;天与地的界限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周然我们长似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只卷到岸边,触这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四围是大海,与四围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着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抚媚,遥远,璀璨!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地漂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顷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纹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朋,天然的有引人们的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个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和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节选自、《山中杂记——遥寄小读者》(1)分析说明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何特色。(2)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3)指出本文的过渡句和照应。(4)分析说明本文结构的特色。
3.3.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蓄胡七日张为平日里特别欣赏那些蓄有骇俗长发或浓须的男同胞们,这是我等规规矩矩朝九晚五小职员所不为的。每天出门前要检查自己;的仪容,有一点胡茬也得清理掉。有次连续两天加班没来得及刮胡子,一位女同事就用疑惑的眼神对着我说:“哟,准备扮深沉哪!”时尚流行杂志上调查显示,女人不喜欢男人蓄胡,那么长的胡子吃饭溅上油花或粘上米粒怎么办?是不是也要用洗发水清洗胡子?担心归担心,羡慕还是有的。就说最近比较流行的蹬山或科考,看着电视里那些队员们在某某江的源头,某某山的营地,黑红的脸上胡子拉碴,那种大家风范、租犷风格,是吾辈屁股坐烂在办公室纹丝不动的小男人们着实向往的。今年有七天长假,在制定好旅行计划后、另外一计划也产生了:七天,不刮胡子,改变自己平乎板板的风格,瞧一瞧自己曾经沧海的模样。这次出行选择的目的地是草原,选择的方式是独行,选择的路线是避开繁华闹市。边一切都为蓄胡打下基础:没有人会发现我有什么变化。在整理行囊时,剃须刀被我郑重请出,七天后再见。车站人山人海,到哪里的票都已售完,只好回府。这天平滑的脸上没有动静。在公共汽车上,随着沿途建筑物的逐渐减少,胡茬开始破肤而出。在途中一家小饭店脏兮兮的镜子里,看见隐约有成片青色在脸颊两边、唇上领下出现,心中切喜。到达目的地。躺在草原上,凉风掠面,再用手触摸胡茬,口中禁不住吟诵起离离原上草…这是一种成熟的感觉,这种感觉更像是某种产品的广告,草原的广告。真惬意。当晚以白酒上头结束一天的活动。胡子好像停止生长。其实我已无心关注胡子了,美丽的景色目不暇接,要不是肚子提醒,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目测胡子长度约接近半厘米,蓄胡失败;本人过高估计了胡子的生长速度。从来没有尝试过蓄胡,但以目前的速度,要装扮彪行大汉或美髯公的形象最少要等三个月,而这种形象恐怕只有出现在辞职成为自由人之时,或60岁以后。返回家中,看上去还是有一丁点,但没有想象的那么沧桑。在镜子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准备告别胡子时,发现手中的电动剃须刀坏了。太奇怪了,用了多年的剃须刀七天没用居然坏了,看来世上什么东西都是讲感情的。出门修剃须刀时碰见了同事;他用特别的眼光盯住我,我连忙举起手中的剃须刀,“它不工作了。”——摘自《南方周末》(2000年7月7日18版)(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2)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3.4.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三思足球徐彬我没有反对过足球,反而非常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这么一股力量;使我要远离足球,这么一股力量,就是全社会的对足球无条件的狂热。这是一种被人广为忽略的另一种形式的人云亦云,另一种形式的对自己审美与辨别力的出卖,另一种形式的与大众文化的趋同与媚俗。为这种无条件的媚裕推波助澜的是我们的媒体。翻开报摊上的多数报纸和杂志,打开电视,调到任何的频道,你总有机会听到、看到有关足球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东西具有极大的煽动性。要期望我指出具体的煽动性的言语是困难的,因为有关新闻的东西,通通标榜“客观”与“公正”,也努力使自己显得“客观”与“公正”。然而,当一个媒体使用超过任何一个生活要素在其中所能占据的比重来报道并非生活要素的足球的时候,那是“公正”的吗?是“客观”的吗?这问题就是喜欢足球的人和喜欢足球的传媒往往不能以自己爱好为满足,而是不遗余力地兜售这种爱好(对他们而言,甚至可以称做是生活方式)。就媒体而论,不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还是不知其然逞论其所以然,经常拿一种足球“文化”太保的口气看其迷球之“心路历程”,旁敲侧击甚至训诫尚未迷上足球的人的“无知”和“落后”。原本这还只是说给男人听的,不过最近由于女权意识的觉醒,这种话语也传到了女性那里。而且,对足球的迷恋在女性那里,具有了更为先锋的意味。一个人对足球狂热迷恋,以致足球成了他的信仰,沉醉其中,得到乐趣,得到发泄,很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不要把这种快感满街廉价兜售。我曾见某A对某B大侃古典音乐,B不胜其烦,作惊人语说:“你讲的都是些什么呀,很快的慢板,很慢的快板,稍快的慢板,稍慢的快板,不快不慢的小呱哒板,对我全是狗屁。我就知道有的旋律能进到我心里,那就是好的音乐。”我本来喜欢音乐而又不求甚解,结果曾经有段时间被“求甚解”的“发烧友”给蛊惑了,当一串串高深的名词从他们的嘴里涌出,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懂音乐。然而有个电视节目对维也纳爱乐乐团总监进行采访,他老人家的话把我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他老人家的话和B君的话很相似,主旨大约是撼动你心灵的旋律便是好音乐。按他的说法,在听《蓝色多瑙河》时所谓思绪翩翩,联想到春水东流;在听《春江花月夜》时脑子中油然有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图景都是对音乐的歪曲。将此理论推及足球,以能够看得电视冒烟、老婆回娘家而不悔,以能够背出所有大牌球星的家史,以能够指出裁判的任何小细节失误为荣是对足球的歪曲。而我眼前的多数球迷,多数媒体的高谈阔论,一般没有脱出此种案臼。真正能够使我茅塞顿开,体味到音乐之美的人和话语我见到过、听到过,然而真正让我觉得他爱足球,爱得正点,他对足球的解释能扩展我对足球美的认识的人和话语,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到过。——摘自《上半截与下半截——“生活圆桌”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2)指出文中过渡性的语句。(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5.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老头你“下蛋”汪朗“老头儿”,是汪曾棋在家中的“别号”。妈妈这样叫,我们几个儿女这样叫,就连他的小孙女也这样叫。有时外人来了,我们在言谈话语之间,一不留神也常把“老头儿”冒了出来,弄得人家直纳闷:这家人,怎么回事?没大没小。“老头儿”之称呼用于汪曾棋,在他六十岁以后。虽然他后来戴上了“著名作家”甚至“著名老作家?’的帽子,参加各种活动被人恭恭敬敬地称为汪先生、汪老师、汪老,但是在家人中间,他始终只是“老头儿”,和和气气,平平常常,随随便便。“老头儿”文章写得好,全家人都同意。惟一投反对票的是孙女:“爷爷的文章一点也不好,和别人的不一样,没词儿!”当时她上小学,老师让学生从名著中挑点花哨的辞藻用在作文中。她在:老头儿”中的文章中找了半天,毫无所获,于是,很恼火。“老头儿”听了哈哈笑:“没词儿,好!”其实,又何止他的孙女,当初我们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也看不上爸爸的文章——当时还不是“老头儿”。到不是有词没词的事,而是一点没思想。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合适宜。六十年代初期,他从张家口劳动改造回北京,写了三篇小说《羊舍一夕》、《香水》、《王全》,后来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个簿簿的小集子。爸爸当时挺兴奋,一来这是他解放后出的第一个作品集,尽管只有三万多字;二来稿费给得高:“千字二十二元,一级标准,和郭沫若、老舍一样”。从说话的表情看得出,他意不在钱而在名。既然是少儿读物,我们自然要读上一读。读过之后——嗨!没劲。里面全是凡人小事,没有抓出坏人,也没有树起英雄,和我们常看的作品全然不同。记得当时看过一篇小说,还挺有名。说的是一个老农民到成里为合作社卖菜,为了多买些钱,在菜中撤了点水,结果受到当社长的儿子的批评,农民老子不服气,说这样做是为了社里,社长儿子说那也不能像旧社会那样坑蒙拐骗,于是老于接受了批评,提高了认识,改正了错误。看了这样的小说,你马上会明白为什么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但看了爸爸的小说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教育意义。后来长大了一点,被发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明白了农民实际是怎么回事,后采又明白了小说不能当政治教科书看,回过头来再看爸爸写的这几篇东西,才觉得有些意思,里面的人都是活人,都很健康,文字也挺顺溜、有味,看来,他的东西得懂事后才能看出名堂。但是再想多看,没了。从解放后到七十年代末;三十年他只写了三篇小说。爸爸重写小说,已是1979年。第一篇是《骑兵列传》,写的是“文革”中接触的几个革命老干部。说实在的,不好看,像是一篇人物采访记录;文字也有些涩,不过,当时几乎所有小说都离不开大是大非,与政治多少都得沾上一点边,爸爸恰恰对政治搞不懂,写成这样已属不易。接着,他改写“旧社会”了。不写地主剥削农民、农民奋起反抗,写了个《受戒》,一个小和尚的爱情故事。当时还是1980年,这样的东西没有人想到要去写,写了也不可能发表,爸爸对此并不是不知道。但他心里有一种冲动,非要写出来,哪怕就是给自己看也要写。他当时觉得,“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之所以会出现“打砸抢”,是人们对美好的东西已经淡漠。对此爸爸可以说是痛心疾首。于是他想通过小说写出人世间的美好事物和美好感情;不管是什么时候的,让人们重新认识美,珍惜美,让这个社会有更多美的东西。这期间,他连续写了几篇这类题材的小说:《受戒》、《岁寒三友》、《寂寞和温暖》,还有《天鹅之死》,一篇很短的东西。《岁寒三友》写的是旧社会三个贫寒之士相濡以沫的珍贵感情;《寂寞与温暖》写的是一个右派下放劳动时所感到的温暖,里面自然有爸爸自己的影子。写作《天鹅之死》的起因,是当时北京玉渊潭公园落下几只天鹅,游人都十分欣喜。没想到,竟有人为了饱餐一顿用猎枪将一只天鹅打死了。当时我们家就住在玉渊潭附近,爸爸常去公园遛弯。他听说这件事情十分愤怒,赶写了这篇小说。他把天鹅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借小说人物的对话点出了天鹅之死的原因:“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闹的!把一些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这段话表明了他在这个时期写这些小说的目的。那一段,爸爸确实有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当时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两间房里,。只有小屋的一张桌子可供写写画画,可住在小屋的小妹妹经常上夜班,要睡到晚上九点多十点才起来,爸爸着急写作,又不敢吵醒女儿,憋得四处乱转,那模样,好像一只母鸡想下蛋而找不到窝一样。等到妹妹一醒他马上蹿进屋里,铺开稿纸,头也不抬便动起笔来。这时候,就是闹八级地震他也未必在乎。时间一长,我们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一见他心神不定的样子便问:“老头儿,又憋蛋了?”“老头儿”也欣然接受这一“尊称”,常常在写文章之前郑重宣布:“别闹,别闹,我要下蛋了!”“老头儿”的蛋一般都下得挺顺利。,他在写作之前总要静静地想上好一阵,目不旁视,凡人不理,我们几个做儿女的名之为“直眉瞪眼”。一旦动起笔来,就很少中断,往往一气呵成。他的文稿,都很于净,间或有;两处增删,但是没有涂成个大花脸。有时蛋也下得很苦。《寂寞和温暖》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翻看北师大出版社新出版的《汪曾棋全集》,在这篇小说最后有一小段话:“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二日六稿”,一篇文章写了六遍,在“老头儿”将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绝无仅有。其实,一再重写的原因不在“老头儿”,而在于审查官——我们全家人。我们一家虽说还有干文字工作的,但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不沾边。妈妈在新华社当英文编辑,虽说年轻时也发表过几篇散文,还有些意思,但是自从搞上新闻之后,早就远离了形象思维。“老头儿”公开宣布过,搞文学,家里没有一个人是“嗑这棵树的虫”,但是文章写成之后他却心甘情愿地让我们这些外行横挑鼻子竖挑眼,而且从来不生气。《寂寞和温暖》写作前,社会上已经有不少描写“右派改造”的小说问世,像《大墙外面的红玉兰》、《天云山传奇》等等,而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我们也撺掇“老头儿”把自己的经历写一写。写成之后一看:怎么和别人写的不一样?小说中的主人公沈沅当了右派下放改造,既没有大恶,也没有大苦,关心她的好人还不少。特别是里面的领导干部挺有人情味,又让她回乡探亲,又送她虎耳草观赏——这盆虎耳草是从他老师的小说《边城》中搬过来的,还背诵《离骚》和龚自珍的诗勉励她。这样的领导,那个时代哪里会有?不行,文章得改,向当时流行的右派小说看齐,写得苦一点,惨一点;“老头儿”倒是不反对,二话不说便重写起来。一便通不过再重写一便,一直写了六稿。最后一看,其实和第一稿没什么大区别,还是温情脉脉。大家都很疲惫,不想再“审”了,只好由他去了。以后,“老头儿”的文章看多了,才发现,他表面虽然随和,骨子里其实很固执。他就是不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血淋淋、惨今今的东西去刺激人们的神经,尽管生活中存在这些东西也罢。他所坚持的是:“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可以说;在“老头儿”的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四个字“美化生活”。这就是他所认为自己这样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至于其他人为什么而创作,那不是他的事。“老头儿”听了这样的“歪批”,不知道会不会哈哈笑。一晃儿,“老头儿”走了快两年了。真想再听一声:“别闹,别闹,我要下蛋了!”——摘自《校园周刊》(1999年9月18日)(1)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何特色?(2)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3)指出文中的过渡句。(4)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3.6.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历史悲剧的启迪王大卫本地一个电视频道在播《康熙微服私访记》,央视在播《太平天国》,二者时间重叠,使我顾此失彼好生烦恼。想想自己几年前还拒绝“戏说”历史的影视剧,而今确乐此不疲,不禁觉得好笑,真是“形式比人强”。虽然我明知康熙私访完全是“胡编乱造”,别说当年的“万岁爷”不可能军国大事不管,再三出生人死混迹社会与犯罪分子周旋,就是今天的县长、市长乃至公安局长也不大可能那样做;虽然我明知开场第一集洪秀全器宇轩昂只身闯桂平县衙营救冯云山出狱纯属想象,事实上冯入狱半年里洪在广州,营救冯的是杨秀清等人……但是,我不再较真了。文艺作.品本有虚构的权利,何况商业制作要追求收视率,而人们看电视也不同于上历史课,首先是为了娱乐自己,何必“过于执”呢?只要大家不把戏剧类文娱产品错当历史教科书就行了。看完电视沉静下来,我却不由得浮想联翩,欲对我中华民族近五百年何以落伍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原由探究一翻。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已经为走出中世纪的近代化和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相当充分的条件。而此时的中国特别是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者,也已经初步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徐光启等人积极向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并与之合译《几何原本》等,后来又编纂《农政全书》等科技读物;向汉武帝以来一直处于独尊地位的儒教挑战的李贽,反对以孔于的是非为是非,鼓吹思想解放,在朝野影响甚巨;东南沿海一代工商业已相当发达,史家名之为“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意识与通俗文学也随之勃兴……用中译本《中国社会史》的原作者、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话说,中国也出现了“文艺复兴”。然而,明朝灭亡了,满族入主中原,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落日的辉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英主”承袭的是“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对外闭关锁国拒绝开放、对内恪守古老的传统,限制工商业,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所谓重震朝纲就是加强君主专制和禁锢思想的儒教统治,并大兴文字狱。这时的中国虽然地域辽阔、人丁繁荣,实质上已停滞不前,与西方国家的蒸蒸日上形成日益增大的落差。那么,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使中华民族新的生机甫一萌芽便随之被躁躏了呢?首先当然是由于明朝统治者的腐败和腐朽;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全景看,满族入主中原取代汉族王室是内战,而以当时汉人正统的立场看,明王朝是崩溃于内乱与异族的进攻。内忧与“外患”交互作用,朱明王朝就不得不崩溃了。假如历史可改写,万历皇帝’不是那么昏庸贪婪,张居正开始的改革继续下去,随后又没有大太监魏忠贤等篡权乱政,假如满族不是此时出了个努尔哈赤趁中日朝鲜之争的机会统一各部落威胁北京王朝,朝廷用不着向本已如牛负重的老百姓没完没了的强征军费,逼得饥火难熬的老百姓“打开大门迎闯王”…而是由张居正、徐光启这样的有识之士占据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华民族就不是后来这样了。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历史就是历史。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惊破了我中华民族一些明智人士的天朝上国迷梦。林则徐、魏源等人已睁眼看世界。1842年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知识的《海国图志》50卷编成出版;是年,外国资本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工厂(印刷所);1847年,容同等人前往美国留学。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长期内乱。“太平天国”举事的1851年,《海国图志》传人日本,五年间翻刻本达22种。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共鸣。日本的启蒙思想家吉田松阴等人一方面介绍中国李贽等人反传统的思想,一方面大力引进、传播西学;为明治维新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而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领袖高杉晋作前来中国上海考察,发现《海国图志》竟然绝版2中国的精英们忙于造反和镇压。洪秀全定都南京的1853年,正是日本人所谓“黑船”来航(美国舰队驶抵今东京湾)的那一年,日本人从此“勿再闭关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丧权辱国的失败也未能使中国改弦易辙,别求富国强兵之途。清庭当局的愚昧腐朽自不待言,“太平天国”依其定都南京后所采取的极力抑制工商业、实行供给制的“圣库”制度,也不可能是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其君权与神权统一的“天父”代理人统治结构,更不可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不无象征性的细节颇堪玩味:,容闳怀着“为中国谋福利”的热诚由美学成归国,于1860年前往南京考察太平军“果胜任创造新政府以代满州乎”,结果得到的“礼遇甚优”,不采纳他的关于建设现代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的七条建议,却封他为“义”字号四等爵,令他啼笑皆非。想一想,‘东邻日本比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要晚12年,所受到列强军事冲击更不能跟中国相题并论,却有1868年的“明治维新”,并获得成功;而中国到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还以喋血满地收场……真叫人不能不为我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喟然长叹。中华民族的最大历史悲剧就在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了弃旧图新的机遇,在决定民族命运的重大关头,徘徊与错误的路径。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更加坚信,只有顺应世界潮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同时,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亦即,千般理由万种诉求服从一条大道理——不容中断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1)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2)指出本文的过渡段。(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3.7.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印度软件业为何发过胡占凡印度“硅谷”:经济腾飞的跳板印度信息产业这一片蓬勃景象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人才库的支撑。有10亿人口的印度现在有合格的软件人才25万人,而且还有众多的科技人才正源源不断地从外国赶到印度。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7个国家级、2个邦级的软件科技园区,有320万专业人才服务于近千家公司,仅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有10多万人。调查显示,印度的软件科技人才正以每年6万人速度急剧增长。斯坦福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称,现在,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去年他们的收入总计达600亿美元。他说,这些印度人大多把赚来的钱用于投资印度,投资的速度为平均每人每年20万美元,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从我们所接触的印度朋友的口气和心态上,可以明显感到他们对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寄托着很高的期望,把它当作启动印度经济的一块跳板,他们的期望没有落空。这块跳板不仅弹起了印度的经济,也让世界注目。非技术因素:我们能够借鉴什么探寻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你会发现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术因素”。政策几乎任何产业的兴衰都与政策的引导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1984年,拉吉夫·甘地执政伊始,印度就把计算机的开发当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戏称为“计算机总理”。拉奥总理执政后,政府有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支持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的所得税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还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由国家总理任组长,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教育说实话,印度的基础教育让人不敢恭维,但他们的高等教育却在发展中国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可谓是有识之士。他从50年代起就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样子,在全国陆续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11T)。今天,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信息技术产业大厦。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现在,印度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据说,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全国每年都有25万人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语言几乎人人懂英语是印度发展信息产业上独有的优势,使得印度人在开发研制软件上如鱼得水,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开发的速度。成本曾有人测算,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中国历来是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国度,按理说这方面的优势很强。但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投资成本不高的优势开始减弱。比如,有些外商却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国的通信费用过高,如果在中国投资办企业,通信成本首先就占去了一大块,算下来,还不如在本国经营上算。——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6月4日)问题:请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4.1.分析下面的文字所用的论证方法的特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话何其有道理?不是么?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宏伟远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全球的胜利。怎么能因眼前的吃穿小事而丧失立场,丢掉原则,对革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坚持“唯生产力论”呢?!社会主义再穷,是我们自己的制度,我们爱;资本主义再富,是资产阶级象征,我们恨!我们宁可要吃草饿肚子的掌握革命真理的社会主义,也绝不要吃粮获饱暖的腐朽透顶的资本主义2无论怎样贫穷落后,宁可饿死,我们也矢志不渝,绝不向衣食富足的资本主义低头。果然“严明伟大,神圣庄严”!可若容人反问一句:只能让人民吃草饿肚子的“社会主义”,真是社会主义么?2能使人民获温饱的,一定是资本主义么?!不能使人民群众获得起码温饱,何谈“社会主义”之有?!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生产力,谁说就是资本主义?!
4.2.分析下列两段文字抒情方式的异同处。(1)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周总理呵,我们多么想再看看您,再看一看您哪2周总理呵,您在天安门前停一停吧!在这里,你和我们一起欢度过多少个胜利的节日,此时此刻,你爽朗的笑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您炯炯的目光还在亲切地看着我们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呵,你今晚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但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2)这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像梁三喜他们,尽管十年动乱给他们留下了难言的苦楚,但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以身许国2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这就是伟大之所在2我们的事业是有希望的,这就是希望之所在2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梁三喜他们真正称得上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4.3.审读下面一则材料,并从中提炼出论点。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