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及基本特征
概念: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基本特征:A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
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亦可成为技术的微观结构。技术组合:有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连接组成的集合。
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
(1)直观法: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2)语言法: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3)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
(4)分解法: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各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想象法: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6)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次动作表象,提高运动员的表象再现及表象记忆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正确的技术要求,越来越提高心理稳定性,从而促进技术的掌握。
(7)减难法:减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8)加难法:加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心理能力
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技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运动智能,都只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和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A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B不同水平选手比赛时心理能力的不同作用,运动员水平越高,竞技越激烈,心理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相对就越大。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意念训练法
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诱导训练法
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事物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模拟训练法
(实景模拟训练法、想象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
心理现象及克服方法
心理紧张(表现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节法、排尿调节法)。
心理胆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原因:缺乏信心;计较比赛胜负、眼里过大;对手名气大;大型比赛;对观众环境不适应。
情绪消极:激励法、转移法、升华法、暗示法、体验法。
情绪激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加强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平)。
心理淡漠(分析比赛情况,正确认识有利条件,制定可行的比赛措施,增强比赛信心,鼓舞斗志;帮助运动员形成崇高的比赛动机端正正确的态度;防止赛前过度训练,使运动员情绪高涨,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比赛)。
盲目自信(教育运动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胜不骄败不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使运动员学会科学,全面的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己彼各方的实力,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使运动员处于良性的战斗准备状态)
注意分散(平时加强培养运动员不为其他念头或事物干扰所分心能力;使运动员对他从事的事业,所实践的活动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作事有头有尾,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参加比赛时,要引导运动员不要多想比赛结果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过程上;赛前消除担心,害怕等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做一些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的练习,以使注意力集中;)
心理焦虑:A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的结果B进行积极的想象,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情绪C赛前也可以演练一下比赛情形,把思想集中到比赛中去D在完成动作之前可以将整个动作及完成动作时的思想状态按照程序背诵一遍。
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概念:训练计划是指组织实施训练的具体安排和基本依据。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多年训练计划对于年度、大周期等训练计划具有指导意义;年度训练计划是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周训练计划组织训练活动的基本单位;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步骤:
训练周的类型:
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不同训练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
(1)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者相应下降;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的减少;负荷量强度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累积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
(2)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训练强度。
(3)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比赛周训练的内容A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B连续比赛周安排
(4)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恢复训练周的内容:A一般性身体练习B带游戏性的练习
训练课:
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训练课的计划包括训练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训练负荷大小及恢复手段等。
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
身体训练课: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要求:注意安排好不同素质训练的先后顺序及训练的负荷。
技战术训练课:目的明确、内容训练手段与方法较为集中。要求:安排好技战术的训练程序,选择有效的技战术训练手段。
综合训练课:全面或综合地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竞技能力。要求:注意不同训练内容的合理组合。
测验检查和比赛课:对运动员训练效果进行检查,或直接参加比赛,负荷强度大。按训练计划的要求安排相应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式。
训练课的结构
概念: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
1、准备部分:任务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
2、基本部分:单一内容训练课(内容简单、任务明确、时间集中、内容集中,适于完成需时较长的训练任务)综合训练课:a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b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c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d安排作用于同一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
3、结束部分:解除训练时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
训练课的负荷量度
A明确负荷属性是度量负荷大小的重要前提:结构属性(训练任务)、机能属性(承受能力)、个体属性(适宜)、专项属性(专项特定需要、训练课所完成的任务、个体承受水平、完成训练课任务运动员有机体主导机能系统所能承受负荷的水平)。
B训练课负荷量度等级的划分:训练手段训练量、课后恢复状态(大2-3天、较大1-1.5天、中等10-12小时、小几十分钟或几小时)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