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9 17:26:59

 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
A 内部联系的全体的本质的反映       B 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    
C 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         D 现象的直观的反映
 
2.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上是(       )。
A能够改造世界          B自私自利   
C有思想、有理性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是(      )。
A权力         B经济实力        C运气         D实践
 
5.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不同因素综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的方法是(       )。  
A 综合法   B 分析法    C 完全归纳法  D 演绎法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结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2.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4.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6.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9.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2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2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生存于社会中的人
D.一切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4.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25.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生产实践
 
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7.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基本形式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 满足好奇心   B. 提高自身素质   C. 指导实践   D. 建设精神文明 
  
3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A.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4.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B.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的回忆 
  
35.认识论中的主体是指 
A. 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 有理性思维的人  
  C. 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D. 有头脑的人 
  
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37.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包含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比较关系 
  
3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 
A. 反映论   B. 可知论  C. 先验论  D. 实践论 
  
39.“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  B. 唯心主义先验论  C. 不可知论  D. 形而上学 
  
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真理的存在 
  
4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42.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是 
 A. 感觉     B. 直觉    C. 顿悟    D. 判断 
  
43. 感觉、知觉、表象是 
A. 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B. 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指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C. 从实践到认识          D. 从认识到实践 
  
46.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 
A. 复杂事物的本质是无法认识的  B. 人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  
C. 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      D.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47.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群众路线是认识辩证运动原理的理论基础  B.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D.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48.不属于认识的辩证方法的选项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原因与结果  D. 抽象与具体 
  
49.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特殊中抽象出普遍的思维方法是 
A. 演绎方法   B. 归纳方法  C. 分析方法  D. 综合方法 
 
50.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不同因素再加以认识的方法是 
A. 演绎法  B. 分析法  C. 求同法  D. 综合法 
 
51.对事物现象生动而具体的认识属于 
A. 感性具体   B. 感性抽象   C. 理性具体   D. 理性抽象 
 
52.在辩证思维方法中,所谓历史的东西是指 
A. 客观实在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发展过程  B. 理论体系推导过程  
C. 实践发展过程  D. 科学证明过程 
  
53.唯物辨证法 
A. 特指客观辩证法  B. 特指主观辩证法  
C. 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  
D. 既不包括客观辩证法,也不包括主观辩证法 
  
54.在人们的方法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是 
 A. 学习方法  B. 工作方法  C. 研究方法  D. 思维方法 
 
55.真理具有客观性,主要是指: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 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 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 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56.下列命题属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有 
 A. 真理必有用   B. 有用即真理   C. 真理是客观的  D. 客观的即真理 
  
57.真理的辩证性表现在 
 A. 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 真理因人而异  
 C. 真理是永恒的  D. 真理是不存在的 
  
58.真理转化为谬误的原因之一是 
A. 真理遭到权力者的反对和压制  B. 真理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C. 真理超出其适用范围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59.搞“两个凡是”实质上是 
 A. 否认真理及真理标准的存在  B. 将某种主观认识作为真理标准  
 C. 将客观现实作为真理标准  D. 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 
  
6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的特点而言,是因为它具有 
 A. 客观性  B. 价值性  C. 主观性  D. 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二、多选题:
 
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C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   D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E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辨证统一关系表现为(            )。
A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以综合为目的   D 分析以综合为前提,综合以分析为目的    
E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代替
 
3.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 
A在相对真理中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世界是不可穷尽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E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4.价值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            )。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主体性   D 随意性   E 天然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发展包括:(           )
A 全面发展   B 自私发展   C充分发展   D自由发展   E 任意发展
 
6.  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客观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能动性            E.社会历史性
 
7.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 工人炼钢D 警察追捕罪犯  E 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8. 认识的主体包括(           )
A 自然界  B 个人主体  C 集团主体  D 类主体   E 社会主体
 
9. 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 自然性  B 客观性  C 对象性   D 社会历史性   E  创造性
 
10.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实践决定认识  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 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
 
1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4. 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15.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6. 认识的主体包括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 )。
A. 个人主体  B. 集团主体  C. 反映主体   D. 类主体  E. 可知主体
 
17.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 自然性   B. 社会性  C. 实践性   D. 被动性   E. 意识性
 
18. 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E. 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
19.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
A.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 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 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  D. 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 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A. 唯心主义先验论    B. 唯物主义反映论   C. 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D. 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E. 不可知论
 
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它( )。
A. 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B. 认为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 认为认识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是一次完成的
D. 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E. 只看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
 
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认识对象的客观性  D. 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E. 理性认识的正确性
 
23. “实事求是”体现了( )。
A. 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 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 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三、辨析题: 
    1、感性认识即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即间接经验.
    2、“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所以它是最可靠的认识。
    4、真理是客观的,就是指规律是客观的。
5、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有一个.
6、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3.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运动规律?
4.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
 
参 考 答 案
 
一、项选则题:1 A  2 D  3 D  4 D  5 A  6 D    7 C   8 C    9 D  10 C 11A   12 D 13 B   14 D  15 C 16 A  17 C  18 D  19 A   20 B  21 A   22 D  23 C  24 C  25 D  26 D  27 A   28C   29  C   30  C   31  B  32  C  33  B  34  B  35  C 36  A  37  D  38  C  39  B  40  C 41  C  42  D  43  C  44  D  45  D  46  D   47  A  48  C  49  B  50  B 51  A  52  A  53  C  54  D  55  C 56  B  57  A  58  C  59  B  60  D  
二、多项选择题:1 ABD  2 ABC  3 BCD  4 BC  5 ACD   6.ADE   7.AC8.BCD    9.BCD    10.ABCD  11.ABCD  12.ABCDE  13 BDE14.ABCE  15 ABCE  16  ABD  17 BC   18CD    19 ACE 20 BD    21 ABD   22 BD     23ABCDE   
三、辨析题:
1、感性认识是指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而直接经验是他人们亲身参加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两者不能混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而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两者也不能混同。上述的命题的错误在于它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和间接经验的区别。
2、判断:错误. 理由:‘求知欲对认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奴果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是把精神因素看作是认识发展的动因,从而陷入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实践的需要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判断:错误.理由: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即直接感受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优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这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础的原因。缺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外部现象的认识,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认为的阶段,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感性认识中真象假象混杂,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就会真假观辨,甚至为假象所迷惑.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否认理性认识就会犯经验论的错误.
4、判断:错误. 理由:真理是一种认识,属思想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包含着不依赖主体的客观的内容.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把真理的客观性误解为真理是客观存在.
5、判断:正确.理由: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会因人而异,不因阶级而异,在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主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客观内容只能有一个,若认为在同一个问题上可以有几个其理,那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主观真理论.
6.答: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多数人的意见本身不是实践,而是属于第二性的东西,观念的东西。人类认识思想发展史和科学发展史表明,真理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在少数人手里。真理为多数人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体的认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即主观符合客观。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因此,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就必须具有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这既不能用主观认识,也不能用客观事物。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直接检验出主观是否同客观相一致。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肯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的推断是非的辅助作用
2.
 
答:(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其次,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因而需要不断发展,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因此,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
 
(2)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3)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 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3.4.答案略。
补充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客观真理是(    )。
A.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承认
C.只有旧唯物主义承认
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2、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     ).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混淆真理与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关系
 
4、“公说公有理气"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     )。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5、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
 
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
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0、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11、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12、认识的起点是(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13、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14、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
A.社会实践的需要
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1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16、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1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回定不变的界限
 
1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时受到历支叫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20、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2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丰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23、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24、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革锦莓r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苦
 
2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尘的经验论
 
26、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27、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28、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29、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30、解放思想体现着(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
 
1、“实事求是”体现了(         )。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2、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被动性
E.意识性
 
3、承认真理绝对性就必然(             )。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承认主体的能动性
E.承认真理有待于深化
 
4、下列各项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
 
5、主体的选择能力受(        )。
A.客观条件的制约
B.实践能力的制约
C.认识水平的制约
D.需求和利益的制约
E.意志和情感的制约
 
6、与理性认识相比,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间接性
B.形象性
C.抽象性
D.客观性
E.直接性
 
7、理性认识是(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8、下列各项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有(          )。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解放思想
D.勤俭节约
E.实事求是
 
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统一的有(         )。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B.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C.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群众观点是统一的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认识辩证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10、“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          )。
A.群众路线的核心
B.检验一切实际工作成败的标准
C.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D.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E.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
 
11、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          )。
A.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D.强调现在事先
E.主张真理即在我的心中
 
1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基本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是因为(          )。
A.社会发展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主观符合了客观,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
C.人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变化
E.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
 
13、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           )。
A.人们现实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B.人们认识过程的繁杂性、反复性
C.人们的强烈的求知欲
D.主观上产生错觉
E.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1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表现有(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事
E.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
A.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B.从理论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作为实事求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E.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性线索
 
17、唯心主义认识论(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国有的
 
18、认识的真正任务是(          )。
A.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
B.取得真理性认识
C.达到理性认识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E.取得规律性认识
 
19、解放思想就是(            )。
A.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B.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中解放出来
C.从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D.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E.从僵化的教条的来缚中解放出来
 
20、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
E.人们创造有利的客观规律的过程
 
三、辨析
 
1、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3、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4、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6、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四、论述
 
1、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原理,说明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3、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
 
4、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原理,说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A 5.D 6.C 7.D 8.B 9.B 10.C 11.D 12.C 13.B 14.A 15.A 16.C 17.B 18.C 19.C 20.C 21.C 22.A 23.D 24.C 25.C 26.A 27.C 28.C 29.B 30.B
 
二、多项选择
 
1.ABCDE 2.BC 3.AB 4.ABC 5.ABCDE 6.BE 7.BCD 8.CE 9.AB 10.ABCDE 11.ABCE 12.BC 13.ABDE 14.AC 15.ABCD 16.ABCDE 17.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三、辨析
 
1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
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
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
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
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的。
 
2
答;此说法不对。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以关于客观事物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
介,达到思想具体,即"多种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
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它属于总的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
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
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总之,前者是思维再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属于思维运
动;后者已进入实践领域,不可混同。
 
3
答:主体、客体同主观、客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把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是有意识的,有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它又是物质实体,因此它是物质
和意识的统一体,主观只是主体的一部分。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不等于
整个客观世界。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现象,客观指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主观同客观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
关系,主观是对客观的主观反映。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则更为复杂,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还存在改造、被改造的实践关系,以及其他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规定的;而主观和客观却不存在相互规定的关系,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而客观世界却不;
依赖于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等同于主观和客观关系,就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简单化
了,而且容易导致唯心主义错误。
 
4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
界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包括主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符合客观,达到真理性认
识;主观要反作用于客观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的目的要求即客观和主观一
致,实现价值的创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该命题只承认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方面,而未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客观同主观相一
致的方面,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
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正确观点。
    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立
足于实践、依靠实践来解决一切理论上的问题。同时,它能用实践的观点科学地解释各种错
误理论以及被弄得玄奥、神秘的种种理论,并从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们产生的根源。
 
6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
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宫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
级,它以具体性、内容丰富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
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
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
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
的发展和飞跃。
 
四、论述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理论一经形成对实践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指向适当的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指向不适当的对象,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
    (2)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求实精神,批判了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造成的对人们新思想的禁锢。指出“两个凡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毛泽东思想;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认为这次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①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他不仅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二,他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作为实事求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各项得失成败的标准。第三,从理论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②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一理论还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分三步走,坚持“两手抓”、“一国两制”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这一理论的一条基本的指导性线索。
    (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
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所谓思想路线是指某一阶级或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实质就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行为。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系中,实事求是是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由于实事求是是核心,因而称党的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实事求是是与解放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因而党的思想路线也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和具体体现。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三才曲理解:
    第一,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认识世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从事实践活动,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识、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更不能从本本出发。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用理论“剪裁”实际,而是应该用实际修改理论,使理论符合实际。
    第二,物质世界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其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实事求是。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相信实践的真正权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也是检验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标准,究竟是做到了实事求是,还是自以为是,是根本无法判定的,并且对于出现的错误也无法纠正。实践是发展的,真理也是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是有局限性的,它所证实的真理也具有相对性,所以还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真理。此外,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还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只有集中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智慧和正确意见,并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3
答:(1)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众多哲学派别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唯心主义者从意识、精神本身去寻找真理的标准,用认识去检验认识,否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尺度。这就把真理的标准变成主观的不确定的东西,因而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由于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而一般来说都主张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但是,他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的标准问题。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多次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这只停留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如果不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就无法判定它是否符合实际。同样,只停留在客观实际范围内也不行,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回答人们的某种认识是否与它相一致。要检验真理就必须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采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另一方面,实践虽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它又超越了主观认识的范围,是一种变革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正因为实践既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又具有客观性,因而它具有直接现实性。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这样实践就能起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的作用。一般说来,人们在一定思想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么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于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就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它们又是统一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揭示本质,只有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的。因而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理性认识要以语言(一定的声音)和文字(一定的困形)这种感性形式来表达,因而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总之,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两者各执一端,都是错误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也犯了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这两种倾向都是主观主义的,都曾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努力防止和纠正这两种片面性。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