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1、静脉通道的建立 广泛性烧伤由于浅表静脉损伤,常无法进行静脉穿刺,然而烧伤病人切痂手术失血量较大,要求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血容量,因此术前常需行静脉切开,为保持通道畅通应妥善固定穿刺针。大面积切痂手术创面暴露大,渗血多,止血困难,尚需加压输液,才能及时得到容量补充。
2、监测困难 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重,麻醉中应该有很多监测指标,但在大面积患者却不能得到,甚至于血压、脉搏都无法进行。过去对于侵入性监测,为了避免并发全身性感染,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目前由于抗菌素的应用进展及监测条件与技术的改进,有条件应积极进行。因此在麻醉前应充分注意到这些特点,并准备相应的治疗措施,保证麻醉,手术安全进行。麻醉中常以尿量、心率改变作为判断循环状况的参考,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尿量> 0.5ml/kg则表示组织的血流灌注满意,但是在麻醉中常应用影响周围血管阻力的药物,应用该类药物时尿量每小时应保持在1ml/kg以上。Doppler 超声血流仪可利用动脉搏动进行测压,对测压困难者有一定价值。一般在经受麻醉后,心率大多数增快,而在麻醉前心率已经较快的病人,有时反见下降。麻醉中心率加快主要原因为麻醉较浅或血容量不足。因此凡在麻醉中心率增快而又能排除浅麻醉的因素者,必须仔细估计和纠正血容量。
3、手术麻醉次数多,时间长 严重烧伤病人的病程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经受多次手术和麻醉,烧伤面积越大所需手术次数越多,多次麻醉则需考虑患者的耐受性、耐药性、变态反应性和病人是否愿意接受多次麻醉等问题,再者除烧伤引起的直接损伤外,尚因各种并发症而使病人体质衰弱,代偿能力下降,极易出现麻醉意外。一般来说,麻醉危险性和麻醉中或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麻醉时间成正比。麻醉时间越长,麻醉剂的代谢和分布的改变越大。脂溶性的麻醉剂在反复静滴后容易造成蓄积、过量,长时间麻醉使体液酸化,也明显影响药物的代谢。所以,危重病人在麻醉前必须对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有所估计,并充分注意麻醉选择和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力求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术中还需加强麻醉观察,及时判断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趋向,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此外,给药时需酌情减少剂量,降低药物浓度,特别是静脉内输注药物时必须缓慢递增。
4、术中体位改变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手术,多需在不同部位进行,因此手术过程往往要改变体位。麻醉中体位的突然改变常常是导致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烧伤病人在麻醉中都以矢状位180度转身(仰卧位-俯卧位),对循环动力的影响比较小,不过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体质极为衰弱的病例更需提高警惕,为防止体位改变造成的并发症,尤其是循环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深麻醉以防抑制心脏和削弱其保护性反射,使血容量尽可能接近正常。 2〕 变换体位前注意把静脉通道、监护仪导线理顺,防止脱落。变换体位的动作应力求迅速又要轻柔。 3〕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翻身之前尽可能将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俯卧位时支撑物不能压迫腹部以防影响呼吸,俯卧位更换为仰卧位时,应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及舌后坠,如果估计时间很长者,尤其是通气功能较差者应选用气管内麻醉,便于术中呼吸管理,以改善通气功能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5、避免深麻醉 烧伤病人的切痂、取皮等手术,麻醉一般不需太深,也无需肌肉松弛,尽量做到清醒迅速,但这些手术的浅表刺激却很大,镇痛要求较高,绝大部分可采用自主呼吸下的静脉全身麻醉,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气管内插管的诱导和麻醉维持中的深麻醉要求。
6、应用抗生素的影响
每个烧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都需应用许多抗生素,大部分在手术中仍需按时静滴抗生素,麻醉者需警惕某些抗生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凡属氨基甙类抗生素都可抑滞乙酰胆碱脂酶释放和稳定终板电位,从而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功能,如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则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一旦出现呼吸抑制,除给予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外,尚可用钙剂对抗。临床上可选用Cacl0.25克静注,有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7、体温的变化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功能的丧失,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加之麻醉后血管扩张,体温大量散发以及术中术后输入大量库存血均可使体温下降,小儿患者更加明显。体温过低易导致心率失常,所以,术中一定要注意保温,尤其当大量输血时需把血液温热不致太冷。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