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汉语言文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周作人散文研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8 16:52:09

      

周作人散文研读
一、作家自述
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摘自《雨天的书·自序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
摘自《雨天的书·自序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像我这样褊急的脾气的人,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
摘自《雨天的书·自序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近来所写只是感想小篇,但使能够表得出我自己的一部分,便已满足,绝无载道或传法的意思。……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
摘自《泽泻集·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总之闲适不是一件容易学的事情,不佞安得混冒,自己查看文章,即流连光景且不易得,文章底下的焦躁总要露出头来,然则闲适亦只是我的一理想而已,而理想之不能做到如上文所说又是当然之事也。
摘自《瓜豆集·自己的文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我因寂寞,在文学上寻求慰安:夹杂读书,胡乱作文,不值学人之一笑,但在自己总得了相当的效果了。
摘自《自己的园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
摘自《药味集·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来书征文,无以应命,足下需要创作,而不佞只能写杂文,又大半抄书,则是文抄公也,二者相去岂不已远哉。
摘自《苦竹杂记·后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二、重要评价观点
   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从头再读的。
                    摘自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6),第272页,花城出版社等1983年版。
《故乡的野菜》(收入《雨天的书》)是他早期的一篇名文,全文充满了对故乡怀念的深情,开头一段却极力申说对故乡并无特别的情分。……
周作人在文章里如此极力淡化感情,是根于他整个的人生审美标准。……
这样的审美标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就是爱好天然,崇尚简素。
摘自舒芜:《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上),《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
这一类散文展现了他故乡的风情,与鲁迅的着眼点不同,聚焦于生活情趣。……作者所关注的并不是对乡土的眷恋,在文中所努力酿造的是片刻的优游之境,陶然之境,梦似的诗境,求得精神上慰安。
摘自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第68~6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酒茶的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往往引不起作文的兴趣,即使做了也是一说便了的题材,然经周先生的深思运构,遣词造句,便有一番大道理。
摘自何子聪:《知堂文集》,陶明志编:《周作人论》,第122页,北新书局1924年版。
在他的趣味之文中也有某些揶揄之笔,如《谈酒》一文,在饮酒时脸变成关夫子等语之后有一括号,中云:(以前大家笑谈称作“赤化”,此刻自然应当谨慎,虽然是说笑话。)这样稍带来一点幽默,也不过是隐士的幽默。周作人在大革命之前确实写了许多战斗性的杂文,但他这时的小品名篇多属忧患中寻找解脱的作品。
摘自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第6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在周作人的散文里,不仅在内容上着意表现返归自然,顺乎天性,自由率性而适度的生活情趣,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表现自己与隐蔽自己,感情的倾泻与控制,放与收,通与隔,丰腴与清涩,奇警与平淡,猥亵与端庄……之间微妙的平衡,达到不放不收,亦放亦收,不通不隔,亦通亦隔,不腴不涩,亦腴亦涩,不平不奇,亦平亦奇,不庄不谐,亦庄亦谐……的艺术境地。
摘自钱理群:《周作人论》,第84~8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周作人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强烈地感到“与一切绝缘而孤立着”,因此,他才渴望打破时空界限,在千载前的古人、万里外的异土寻找“想象的友人”,企求与未见面的读者“结缘”。
摘自钱理群:《周作人论》,第20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周作人的理智既经发达,又时时加以灌溉,所以便造成了他的博识;但他的态度却不是卖智与炫学的,谦虚和真诚的二重内美,终于使他的理智放了光,博识致了用。
摘自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6),第274页,花城出版社等1983年版。
 
他知识广博,一下笔即可谈古论今,熟悉如探囊取物,信笔由之。他悠徐恬静,散漫地谈论,没有中心自有中心,含不尽的韵味于无意的叙谈之中。
摘自张大明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第209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周作人这些小品名篇,其艺术特点是:以洒脱的名士风度,平和的感情,清淡的方式,天南地北的征引,多头绪的思路,来咀嚼欣赏生活的趣味,并出之以冲淡自然的文字。……30年代后,他逐渐刀枪入库,完全失去叛徒的精神,成为十足的隐士了,北平陷落后竟至失足“落水”厚颜事变,只能以文抄公的笔调来写闲适小文。
摘自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第7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三、作品简析
《故乡的野菜》
此文选自《雨天的书》。
作者虽然称凡住过的地方都是自己的故乡,但文中所讲的野菜则是他浙东老家的,可见他的故乡指的仍是浙东,并不包括北京、东京等地。
人在京城却津津乐道故乡野菜,一口气讲述了故乡人常吃的齐菜、黄花麦果、草紫等,如数家珍。他陶醉了,情不自禁地称故乡妇女、小儿在地上搜寻齐菜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称有关齐菜的传说“风雅”,并自豪地援引谚语“三春戴齐花,桃李羞繁华”,赞叹草紫嫩茎“味颇鲜美”,等等。显然,他对故乡野菜、人事无限怀念。与此同时,对北京却流露出失望,如他说清明扫墓时,浙东那些“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颇有意思,但“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至于日本的野菜“御形”做的“草饼”,北京虽然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对故乡的怀念,对京城的失望,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不满和对传统生活的留念,这种文化心态与立场,深寓在冲淡、平和的文字中。
 
 
《谈酒》
此文写于1926年。
作者并非酒徒,却喜欢谈酒。他慢条斯理、从容镇静地讲述自己的酒知识、酒印象、酒记忆。他自称不知酒的做法,不会喝酒,却在那里细谈煮酒的知识,漫侃酒的喝法。原来,他是“喜欢喝酒而不会喝”,所以酒知识很丰富,什么酒头工、荡串筒、花雕、本色、元红,什么勃阑地、蒲陶酒、老酒、黄酒、白干、汾酒、莲花白、清酒、橙皮酒,等等,从容道来。他沉醉在自己唠叨的叙述中,没完没了。
当我们以为作者谈酒只是为体验一种生活的余裕、一种闲适感时,文章笔锋一转,论及酒与人生、现实的关系。他说,“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倒还不如把宇宙性命都投在一口美酒里的耽溺之力还要强大”。所以,他喝酒时仍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这正如他自己所言,“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泽泻集·序》)。
 
《结缘豆》
此文开篇即引经据典,介绍何为“结缘”,何为“结缘豆”,乍看“大半抄书”(周作人:《苦竹杂记·后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烦琐沉闷,难以卒读;然静心品味,则觉豁然开朗,韵味无穷。
中国人特别重视“缘”份,将“缘”看得很神秘,近于一种“命数”。平日非常重视“结缘”,“结缘豆”就是用以结缘的豆子。对于各地以豆结缘的方式,作者颇“有兴趣”,细细道来,彰显日常生活的意味、诗趣。
那么人们何以要结缘呢?他认为“这或者由于不安于孤寂的缘故吧”,也就是为了排解人生的孤独感。于是,他颇为自然地由“结缘豆”想到文学创作,认为文学作品仿佛“结缘豆”,写作就是为了结缘以排除人生寂寞:“几颗豆豆,吃过忘记未为不可,能略为记得,无论转化作何形状,都是好的,我想这恐怕是文艺的一点效力,他只是结点缘罢了。”除此不能有所希求,而且“过此也就有点不大妥当”。
由“结缘豆”排解寂寞之特点论及创作目的,以“结缘豆”比喻“文学作品”,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学观。文章从容叙来,化俗为雅,博识成趣,质朴隽永,非大手笔不能为。 
 
 
四、重要研究论著目录
1.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6),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2.阿英:《周作人》,《夜航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3.苏雪林:《周作人先生研究》,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4.何子聪:《知堂文集》,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5.贺凯:《周作人的趣味文学》,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6.舒芜:《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上),《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
7.刘如溪编:《周作人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8.钱理群:《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方长安:《平和、冲淡、闲适的散文创作风格与日本文学》,《选择·接受·转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曹聚仁:《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12.李素伯:《周作人的小品文》,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13.契阔:《谈泽泻集》,陶明志编:《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24年版。
1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周作人:《药味集·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姜振昌:《中国现代杂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方长安)
 
 
五、名师导评
 
周作人五四时期及20年代散文创作的两种倾向及其演变的轨迹。周作人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的文字。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谈虎集》是1919年至1927年间的杂文的结集,多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谈虎集·序》说:"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觉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变之虑,这是我所以集名谈虎之由来。"集中"得罪"的是封建主义、旧文化、反动军阀、帝国主义。《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即属此类文字。
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美文"概念引进到中国来。在欧洲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可以是批评的,也可以是记述的。批评的一类,是学术性的;记述的一类,是艺术性的。这艺术性的一类,又称"美文"。"美文"又可以分叙事的与抒情的,很多是两者夹杂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周作人说这种"美文"是"真实简明"的。"简明"是文字表述的特点;"真实"指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别人的话。"美文"也就是周作人在《看云集·冰雪小品选序》中说的个人的言志之作,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与集团的文以载道的文章是相敌对的。这种"美文"在重个性的"英语国民里最为发达",在中国则兴盛于"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王纲解纽的时代。在新文学初期少有这类"美文",只是《晨报》上的漫谈有几篇相近的文字,但后来不曾兴盛,因此周作人希望新文学者"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周作人提倡"美文",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种新的开拓。
周作人提倡"美文"的同时,他对于文艺与人生的关系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五四前夕在《人的文学》(1918年12月)里,周作人主张"要在文学上略略提倡""'人的'理想生活",以"稍尽我们爱人类的意思"。《平民文学》(1918年12月)说:"正同植物学应用在农业药物上一样,文学也须应用在人生上"。这些都是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而在《自己的园地》(1922年)一文中,却对"为人生的艺术"持保留态度:"……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离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艺术,……初不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触这艺术,得到一种共鸣与感兴,使其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又即以为实生活的基本;这是人生的艺术的要点,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这里,周作人仍把他的艺术称为"人生的艺术",但它与一般的为人生的艺术不同,在于它独立地表现人生,而这人生又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思,它是为自己的,而不是为他人的,尽管他人也可以从这里得到共鸣,得到利益。所以周作人把他的第一个散文集命名为《自己的园地》。由为人生到表现自己,便淡化了艺术的社会职能。他是反对一切载道的个人言志派。无论"美文"主张的提出,还是他的散文小品创作实践,在20年代,对旧文学都有一种叛逆的性质,然而这种叛逆,又非金刚怒目式的,而是像隐士那样闲适、平和、冲淡,打着周作人的鲜明的印钤。
周作人说中国现代散文的风致"是那样地旧而又这样地新",其源流"是公安派与英国的小品文两者所合成",这也大体适用于周作人本人的"美文"。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他的散文小品的外来影响绝不止于英国小品,对法国的蒙田也多有借鉴。这种借鉴也不止于文体:霭理斯的自由与节制相协调、平衡的原则,影响了他的人格与文格,在他的散文中便"充满'直率'与'和谐'"。所有这些外来影响,又都通过周作人本人的文化教养、个人气质、人生态度而起作用。他的闲适、幽默,他的忧患意识、中庸态度,他的博学多识--一句话,他的智慧、知识、教养融中西文化为一体,形成了他的性格;表现在文章里就是他的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最突出之点便是它的平和冲淡。这是和他的性格一致的。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需要很高的审美品味、渊博的学识和甚深的艺术功力。这些,周作人是完全具备的。这样,在娓娓絮谈中,就将知识、智慧、哲理、趣味融于一炉。平和冲淡,在周作人散文中,不只是写作上的特点,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艺术态度,一种境界。《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所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然而经周作人细细品味,其中便另有一番情趣在: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吃茶》)
    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倘若说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吧。醉了,困倦了,或者应当休息一会儿,也是很安舒的,却未必能说酒的真趣是在此间。昏迷,梦魇,呓语,或是忘却现世忧患之一法门,其实也是有限的……
    但是……杞天终于只是杞天,仍旧能够让我们喝一口非耽溺的酒也未可知。倘若如此,那时喝酒又一定另外觉得很有意思了吧?(《谈酒》)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乌篷船》)
周作人就是用这种艺术态度品味生活的。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周作人的生活艺术在他的言志小品中的表现。这种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和的艺术真趣,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一切都贯注着周作人的艺术趣味,一切都因艺术提炼而冲淡平和,连杞天之忧也只是淡淡的愁思。这就是周作人独立于人生的人生艺术,一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自我表现的艺术。
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两种文字,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但平和冲淡更反映周作人的气质。周作人以浮躁凌厉称他谈时事的杂文,便于谦中寓贬。随着思想矛盾的加深,他的散文越来越趋向于平和冲淡的一路,只是由于世事不良,群众运动的裹挟,仍不免于心绪的忿激,遂时有浮躁凌厉之作。1922至1924年间周作人与五四时期同仁在思想、理论上出现了分歧。个人主义与悲观主义使他"梦想家与传道者的气味渐渐地有点淡薄下去","……在理论上彻底放弃了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责任感,还原为纯粹的个体,把五四时期已经提出的'救出你自己'的个人本位主义原则发展到极端"。在五四时期,用理想主义"救出自己"的周作人,至此发展为与五四理想的诀别"救出自己"。这样,周作人对以前"所爱好的艺术与生活之某种相",虽然现在"大抵仍是爱好",但"目的稍有转移":"以前我……多喜欢那边所隐现的主义,现在所爱的乃是在那艺术与生活自身罢了"。这种转移从性质上讲,是从五四立场的后退,到30-40年代《药堂语录》、《书房一角》时期,连文字也从白话文演变为文白夹杂文言较多的"新陈两非"的文字了。这时周作人走着一条用文言改造白话的和五四白话文相反的路。20年代平和冲淡的"美文"的那种白话文的美,也逐渐依稀了。
                                                                   (闵抗生执笔)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