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学记》曾经说过: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孔子也从功能上率先说明了教育与政治,教育与个人的关系。
(一)功能上:对社会是庶、富、教。最早说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庶指的是人口,富指的是经济,只有有人有钱才能发展教育;对个体上:性相近,习相远,含义是虽然天性接近,但是后天的环境让学习习惯越差越远。
(二)人性论:孔子认为,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即性相近,习相远。但由于时代限制还是认为人的智力分等级。比如有一些古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再比如:中人以上,可以为上矣,中人以下,不可语上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等,都说明了孔子其实认为有的人是不可接受教育的。
(三)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他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但是由于时代限制,女人和奴隶是不能接受教育的。
(四)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学得好就去做官,所以是为了培养平民中德才兼备的君子。
(五)教育内容:孔子根据六艺编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认为要先培养品行,在提高文化,例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六)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苏格拉底出生于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石匠,母亲是接生婆,一生的生活都很艰苦,无论酷暑严冬,都只穿一件单衣,经常赤足。从身份上说是个“贱民”。相比之孔子而言,孔子属于没落贵族家庭,算得上的是从小衣食无忧,但是从思想上看,他们还是有相似之处的。苏格拉底也是认为人性有区分,但教育使人改变,天赋越好,越需要接受教育。由此的:
(一)教育目的:为了培养治国人才。
(二)教育内容:认为美德即知识。所以在内容上也是既要学习品德也要学习知识。
(三)教育对象:也强调有教无类,略有区分。苏格拉底老家是雅典,雅典同样也注重男子教育,不注重女子教育。但是苏格拉底对奴隶的看法是可以进行教育的。
(四)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是一种启发诱导的方法。所以从方法上看,两者分别是东西方最早使用启发诱导方法的人。
同学们,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还是以客观题备考为主,考频较高,希望大家好好记忆!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