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的落脚点,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会围绕着教育目的来进行。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一部分需要大家掌握各个层次目标的定义及彼此间的关系。
1.定义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是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主要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关系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前者针对所有受教育者,而后者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包括导向、激励、评价作用,也具有调控作用。
四、教育目的的特性
通过对教育目的含义及其相邻概念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具有以下特性:
1.抽象性(一般性)
教育目的总是抽象的、非具体的,即一般的、非特殊的。它对人的身心素质提出的要求,及对所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描述,都是方向性的指南。
2.预期性(理想性)
教育目的表达的是社会或个人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所展现的是一种预期的状态。在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中,渗透的是他们关于美好生活前景的设想,反映的是人生发展的理想。
3.终极性(不可及性)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最终要求,是受教育者追求的理想目标,它往往带有不可及性的特点。如果教育目的是轻而易举就可达到的,那么,它就难以成为教育活动的指南,就失去了目的本身的价值。
在这个四个知识点中,第一个点概念容易考到定义地位反选,第二个点层次结构是四个概念理解及关系掌握,第三、四个点功能是单多选考查,第四个点见到的少,但也有可能考到,需要和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记忆。
下面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1.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 )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 B.总括与分类 C.具体与抽象 D.一般与具体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 )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4.以下不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
A.具体性 B.抽象性 C.终极性 D.理想性
【参考答案】
1.C选项。 2.C选项。 3.A选项。 4.A选项。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