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
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认知模式的特征:
(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必须运用智慧达到对理解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合乎理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做出道德推理,并付诸行为。同成人一样,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关于价值观问题的有组织的思维方式,所以,道德教育不是灌输或强制,正确的方法是将儿童看成“道德哲学家”,尊重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
(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儿童不是像容器那样直接接收社会的准则,也不是像镜子那样简单地反映一定文化的道德思想,而是依儿童和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的道德理性并非天赋或外界规则的直接灌输,而是主客体在实践过程中互动的结果。道德教育重在创造一种民主气氛让学生关心道德问题,并就面临的道德冲突进行讨论。
(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二、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
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体谅模式的特征:
(1)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不是强加于人什么,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把培养主动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作为现代德育的任务,并据此建构起各自的德育理论体系;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教师要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儿童的思想情感,以促进者或引导者身份出现,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拉斯、哈明。主要主张: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五、集体教育模式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
集体教育模式是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命令与服从等关系的过程,也是把集体主义思想和道德准则转化为人们的个人习惯和个性特征的过程。因此,集体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道德的形成主要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集体的荣誉靠大家创造,公共秩序靠大家维护。
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责任,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教育他们要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集体增光,教育他们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学习做集体的主人。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