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提出了: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后,家长就给与表扬,以后学生都会积极完成作业。这其中“家长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后,家长就不让其干家务了,以后学生都会积极完成作业。这其中“不让干家务”就属于撤销了一个厌恶的刺激。
小心有“坑”: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会使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并非负强化就使行为减少,这里的“正负”只决定我们是采取“给予”还是“撤销”的做法。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小心有“坑”:值得强调的是,在我们区分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出题目中所说的“厌恶刺激”具体是什么,然后再判断该刺激是否出现,出现的则为逃避条件作用,没出现的则为回避条件作用。如上述就提到的一个易被错判的例子“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这其中“厌恶刺激”是被车撞到,而不是汽车的喇叭声,喇叭声只是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因此在该例子中“厌恶刺激”并没有出现,所以才属于是回避条件作用,而非逃避条件作用。
【真枪实战】
(单选题)1.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终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负强化的知识点。负强化就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刺耳的提示噪音是一个厌恶刺激,当系好安全带的时候就可以消除这个厌恶刺激,而是增加行为的反应次数。所以本题选B。
(单选题)2.一次下大雨时小王迅速跑回家,其结果是发现自己没有被淋得很湿,从此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快速往家跑。这是( )。
A.正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非条件反射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逃避条件作用的知识点。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题中的厌恶刺激是被淋湿,而且小王已经被雨淋湿,故属于逃避条件作用。所以本题选B。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