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含义:什么是课程目标,它是课程所要达到或者所要实现的一个意图,具有导向性作用。实施教学活动都要依据课程目标去进行,因此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形式取向:美国课程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普遍性目标
这个普遍性目标是指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总括性和原则性目标。
比如:我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比如《大学》中的三纲领、把条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行为性目标
是指完成课程后,学生自身行为的一个变化,它是一种可观测,可操作的一个目标。马杰提出了“行为”、“情境”和“标准”三个要素。这里的“行为”是指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学生在学习的重点所表现的;“情境”指行为所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的限制、使用的材料与设备、特别的指示和说明等;“标准”指衡量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成功与否的依据。
比如:语文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后,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该篇古文,这是可以操作和观察到的。
3.生成性目标
也叫做形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过程当中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常用的表述动词有“生成、形成”等。“通过XXX的过程,获得了XXX的结果。”
比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包含“行为性目标”(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又包含“表现性目标”(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和“生成性目标”(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如果是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这就属于“普遍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是指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强调的是个性发展。因此表现性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多是体验性和过程性的,指向非结果化的课程目标,在于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境和心理体验。
比如:看完电影之后写的读后感;参观动物园,讨论在那里看到的最有趣的几件事。
三、牛刀小试:
例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 )。
A.行为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普遍性目标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分类。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比如在知识或艺术领域中,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结果是尝试,尝试进行绘画、演奏音乐设计、制作,等等。对这些尝试的评价应该着眼于创造,而非根据事先规定的模式或标准。因此选项B说法正确。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