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名家是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一个学派,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并称为“六家”。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名家可以推究到上古的礼官。与其他政治学派不同,名家以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对象,名家人物并没有统一的政治思想或者经济主张。
名家之所以被称为“名家”,盖因其学士“思以其道易天下”,而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因此要想以其道易天下,就必须首先进行“正名”“辨名”。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名家的发展,最先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名家的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主要有“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
所谓“合同异”,是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惠施的主张,他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性。认为“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意思就是大方面相同与小方面是相同是不一样的,这叫做“小同异”,万事万物各方面都相同或者都不同,这叫做“大同异”。这是一种混淆同异的相对主义观点。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著名观点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所谓“离坚白”,是战国时期名家代表公孙龙的主张,他强调了一切事物的特征相互分离的属性。认为“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意思是视觉看不到石的坚而只看到石的白,而看到石的白, 也就看不到石的坚;既然触觉不能摸到石的白而只摸到石的坚,而摸到石的坚,也就摸不到石的白。见到白色的石头,或摸到坚性的石头,都是一个见得到而另一个见不到 ,或一个摸得着,另一个摸不着,这就是叫做“离”。不能见到的坚就离开了见到的白石,这也就是“一”(坚)不相盈于“二”(白石),因 而“坚”便“离”了。这是一种割裂事物整体属性的分离某一属性的诡辩论观点。类似的观点还有“白马非马”等。
名家代表人物有邓析、公孙龙、尹文、惠施等。
邓析:春秋末期郑国人,是名家第一人。主要研究“刑名”之学,郑子产铸刑鼎后,邓析认为不够适用,因此私著“竹刑”对法律进行革新。并且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与诉讼方法,还以类似讼师身份帮助民众打官司,盖辩名之“律师”耳。
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物,“离坚白”学说的代表人物。著有《公孙龙子》一书,著名论断有《指物论》《白马论》《离坚白》等。是诡辩论的始祖性人物。
尹文: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宋尹”学派始祖。其学说将儒墨道三者融合,以道为主。传世有《尹文子》一书。
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是名家“合同异”学说的代表人物。惠施没有传世著作,他的言行大都记录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天下篇》记录了惠子的“鸡三足”、“火不热”、“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白狗黑”等二十一个命题。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