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科学发展。(工作方针)
3.改革开放。(主要动力)
4.民主法治。(重要保证)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六条有机整体体现根本要求。不同角度,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l)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十七大:“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A.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首位)、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B.优化教育结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A.增加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财税、金融政策,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人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
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零就业家庭就业。高校毕业生,鼓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就业。
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执法监督。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B.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加大个人收人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人分配格局。(低收人者:加大;中等收入者:扩大比重,财产性收入。过高收入:有效调节。非法收入:取缔。垄断行业的收入:规范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农村)
4).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5).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6).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7).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A.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B.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D.计划生育。爱国卫生运动,妇幼卫生事业。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A.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B.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C.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
D.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综合减灾能力,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E.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