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总体表态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习总书记对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而精准评估是精准脱贫的基本保障。引入第三方评估确实能够帮助我们的脱贫评估的更加客观和全面,但是因为在第三方评估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够专业的问题,也会大大影响到评估的准确性。
(二)积极意义
1.脱贫评估存在不客观的问题。
人们认为“贫困户”“贫困县”能够带来很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倾斜,使得很多地方不愿脱贫,不想摘帽,甚至还存在“争戴穷帽”等怪象;还会有个别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而虚报数据,这样都使得脱贫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2.引入第三方评估会更加客观。
引入“第三方评估”,其实质是一种更客观的社会监督。既能够保证整个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接地气,又充分保障了贫困群众在脱贫成效考核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第三方评估全程评价并监督脱贫攻坚,有力提升了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
必须更好地指导精准扶贫实践,发挥评估“质检仪”、“指挥棒”的作用,还为深化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与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消极问题
但是某些本应科学、中立的脱贫第三方评估,却因为不接地气的非专业操作使得精准脱贫的评估效果大打折扣,让部分扶贫干部不服气,担忧评估结果有失公正。
1.第三方评估人员不接地气,不够专业。
有些地方,第三方评估就是请高校大学生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随机抽样,通过电话的方式问贫困户知不知道相关扶贫政策。而在入户走访时,有些大学生不懂方言,让一线扶贫干部哭笑不得。第三方评估组因为不懂地方话,又不信任驻村干部,花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合适的翻译。甚至还有一些不接地气的问话,很容易让贫困户产生误解,使得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2.部分设问主观性强,得出结论有时失之于偏颇。
在第三方评价标准中群众满意度问题,因为它取决于群众的主观判断,一定程度受群众的情绪和感情支配。在评估过程中,有些第三方评估对于回答不满意的贫困户,没有详细了解原因并对客观情况加以分析,满意度测评未能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就得出结论,难免不够客观。
3.有些第三方评估为抓问题而找问题,缺乏中立性。
把第三方评估与考核过度捆绑,异化为了问责的工具。当前的脱贫第三方评估问题主要是相关政府部门把第三方评估简单化、片面化地作为监督手段和问责工具。
现今很多第三方评估方为了赢得省扶贫办,也就是委托方的欢心,想尽办法“抓”问题,找被评估方的瑕疵,加之所有的技术和评价,都有其限度,也给最后的结果带来了偏差。结果缺乏中立性,也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指导。
(四)推广落实
因此,要真正让第三方评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要校准脱贫第三方评估这台“质检仪”:
1.建立一支熟悉扶贫工作的评价人才队伍。要整合多方力量,特别是吸收有经验的基层干部,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采用地区交叉的方式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除此之外,还可邀请一些退休官员、研究生等参与,力求评估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
2.建立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最好在指标体系中包含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也即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在主观性问题中多角度多方面调查,例如针对评估中的满意度问题,第三方评估需结合帮扶成效来确定满意度,应该充分了解贫困户享受的政策后再做判断。对于回答不满意的贫困户要详细查询政策或银行流水账。如果帮扶干部已经尽到责任,就不应该简单地认同贫困户的“不满意”结论。
3.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估的功能。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巩固扶贫效果,不能只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要坚持以评促改。地方政府要合理使用脱贫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不能太机械地看待分差,轻易否定基层扶贫工作成效。让脱贫第三方评估回归中立属性,第三方评估结果与考核问责宜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误伤基层扶贫积极性。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