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汗证
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汗证分类
1.肺卫不固证
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汗出尤甚。面色少华,脉细弱。
2.营卫不和证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半身或某些局部出汗。苔白薄,脉缓。
3.心血不足证
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5.邪热郁蒸证
蒸蒸汗出。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苔薄黄,脉弦数。
6.里热郁蒸
蒸蒸汗出,或头额汗出,或手足汗出,伴面赤气粗,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苔糙,脉滑数。
病因
1.外感
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湿、暑热之邪,可致营卫不和或里热炽盛或湿热郁蒸而汗出异常。
2.内伤
久病体弱,禀赋不足,素体阴虚,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劳欲过度及失治误治等,均可致脏腑阴阳受损,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和而汗出过多。
病机
1.发病
外感诸邪致汗出者,起病一般较急;内伤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之汗出者,则起病较为缓慢。
2.病位
汗病因外感导致者,病位多在肌表、经络,因内伤引起者则病位多在脏腑。
3.病性
外感引起者,病性多实,以风、湿、热郁为主。内伤致汗则以虚为主,或见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实者以湿、痰、瘀、热为多见。
4.病势与病性、病因及病位有关
病性属热者,其汗出或在头面或为全身;湿热郁蒸者,其汗出在头颈以上为多;病位在心者常见心胸汗出;位在脾胃及肠者,汗多旁达四肢手足;位在肝则汗出胁腋;肝胆湿热或下焦湿热,可有下注之势而见阴股汗出。
5.病机转化
汗出过多易伤及气血、阴液与阳气,且常互为因果。营卫不和,里热炽盛,湿热郁蒸,常可使气随汗出而致肺脾气虚。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血不足亦可致心脾两虚。大汗、久汗耗伤阳气致气虚、阳微,后者又可使津液失于固护而进一步汗出不止。汗出耗伤阴液,阴虚火旺可致津液外泄而为汗。痰瘀阻滞经脉、血络,津液不循常道而外出为汗,与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且互为因果。因此,其病机多寒热虚实错综复杂。此外,汗病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者,亦可相互转化或表里兼杂。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