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考

2015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20-07-20发布者:郝悦皓大小:443.18 KB 下载:0

2015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0 分) 1.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C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 D 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 . 考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 专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题: 分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析: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 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评: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2015•日照)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的 pH C.过滤 AA . BB . CC . ) D.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DD . 考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题: 分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析: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 答: 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 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 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凡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胶头滴管不 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 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 评: 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 分)(2015•日照)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碳具有还原性 焦炭可以还原 Fe3O4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C 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 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D CO2 不支持燃烧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A . BB . CC . ) DD . 考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人体的元素组成 点: 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 题: 活. 分 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析: B.根据分子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 解:A.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二者有因果关 答: 系; B.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者没有因果关 系; C.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而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 A. 点 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评: 4.(2 分)(2015•日照)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已知可能是 (NH4)2SO4、NH4Cl、CO(NH2)2、K2SO4.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物质中能将上 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 A 蒸馏水 . B Ba(OH)2 溶液 . C 稀盐酸 . D Ba(NO3)2 溶液 . 考 酸、碱、盐的鉴别.. 点: 专 物质的鉴别题. 题: 分 要鉴别这四种化肥,需要根据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硫酸根离子 析: 能与钡离子结合产生沉淀进行分析出现不同的现象. 解 解:A、四种物质都溶于蒸馏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答: B、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钾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铵结合产生刺激性气味 的氨气和硫酸钡沉淀,能与氯化铵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尿素无现象,现 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溶液与这四种物质的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钡只能和硫酸铵、硫酸钾混合产生相同的沉淀,和另两种混合无现象,无法 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点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评: 分析,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5.(2 分)(2015•日照)用实验探究 Al 和 Cu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 CuCl2 溶液、AlCl3 溶液、Al、Cu 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B CuCl2 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C 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D AlCl3 溶液中加入 Cu 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考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 专 金属与金属材料. 题: 分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是金属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金属活动强弱可以通过不同 析: 的金属是否能够与同种试剂反应和反应的快慢,也可以借助其中一种金属与另外金 属对应的盐是否反应来获得结论. 解 解:对于 Al 和 Cu 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给予了 CuCl2 溶液、AlCl3 溶 答: 液、Al、Cu 和稀盐酸. 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 ①Al、Cu、稀盐酸; Al 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出 Al>H; Cu 和盐酸不反应; 得出 H>Cu;故 Al>Cu; ②Al、CuCl2 溶液;Al 可以置换 CuCl2 溶液中的 Cu; 得出 Al>Cu; ③Cu、AlCl3 溶液; Cu+AlCl3 不反应;得出 Al>Cu. 金属若与另一金属对应的盐反应,则该金属比后者活泼;若不反应,则后者比前者 活泼.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上面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错误. B、①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两种方案都没用到 CuCl2 溶液,故错误. C、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选用两种(不是任选的)如我们上面分析的②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 情况都能够实现目的. 正确. D、AlCl3 溶液中加入 Cu 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AlCl3 溶液中加入 Cu 不能反 应,但是能够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选:C 点 金属活动顺序通过金属的反应与否都能够下结论,不只建立在反应基础上的. 评: 6.(2 分)(2015•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 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 CuO .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考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 专 科学探究. 题: 分 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析: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 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解 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 答: 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C. 点 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 评: 时具备,缺一不可. 7.(2 分)(2015•日照)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 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 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 B ② 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 C ③ 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 D 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火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 考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 专 金属与金属材料.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此文档共1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