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建造师考试
- 二级建造师考试
- 三支一扶
- 安全评价师考试
- 保险经纪资格考试
- 报关员资格考试
- 博士入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成人英语三级考试
- 程序员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 大学英语三级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单证员考试
- 导游证考试
- 电气工程师
- 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
- 房地产经纪人考试
- 房地产评估师考试
-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 高考
- 高中会考
- 给排水工程师
-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国际货运代理
- 国际内审师
- 国家司法考试
- 化工师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 会计职称考试
- 基金从业资格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 监理工程师考试
- 教师招聘
- 教师资格
- 结构工程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
- 考研
- 空姐招聘
- 遴选
- 美术高考
- 普通话考试
- 期货从业资格
- 求职招聘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软件设计师考试
- 商务英语考试(BEC)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 审计师考试
- 事业单位招聘
- 事业单位招聘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 同等学力
- 统计师考试
- 托福考试(T0EFL)
- 外贸跟单员考试
- 网络工程师考试
- 网络管理员考试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
- 系统分析师考试
- 消防工程师
- 小升初
- 校园招聘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
- 选调生考试
- 雅思考试
- 岩土工程师考试
- 医生招聘
- 艺术高考(艺考)
-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
- 银行招聘
-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
- 营销师考试
- 造假工程师考试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中考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 注册测绘师考试
-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
- 注册会计师考试
- 注册计量师考试
- 注册建筑师考试
- 注册税务师考试
- 注册资产评估师
- 专升本考试
-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
- 自考
- 安全员
- 跟单员
- 考试一本通
- 其它资料
2017 重庆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Ⅰ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
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
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
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
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
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
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
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
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
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
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
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
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
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
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
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
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
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Ⅰ卷阅读题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Ⅰ卷阅读题二次则兴
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
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
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Ⅰ卷阅读题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
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
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
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
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
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
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
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
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
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
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
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
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
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
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
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 科&网早来
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
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
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
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
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
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
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
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
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
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
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
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Ⅰ卷阅读题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
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
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
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
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
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
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学.科网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
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
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
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
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
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
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
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
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
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
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
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
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
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
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
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
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
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
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
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
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
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
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
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此文档共1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