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高考

2016山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0-06-30发布者:郝悦皓大小:330.50 KB 下载:0

2016 山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 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但此书撰 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 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 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 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 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 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 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 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 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 : 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 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 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 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 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 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 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 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 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 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 却并非成于上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l 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 实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各选项表述,在文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异同, 确定正误。在文章原文中,“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并非是选项所说的“所载内容”。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4 讲《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小论文》中有详细讲解, 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 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 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 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 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 B 项犯扩大 化错误: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4 讲《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小论文》中有详细讲解, 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 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 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 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 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 B 项错误是, 原文已指出“《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 “《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不是向壁虚构的”,并未讲“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4 讲《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小论文》中有详细讲解, 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 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 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 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 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 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 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 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 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 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 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段大意为:“(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 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 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1 讲《文言文的断句、翻译》中有详细讲解,在高考强化 提高班讲座 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 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确定正误。题中,A 项关于“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 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的说法是错误的,“首相”的意思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是大致 相同的。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1 讲《文言文的断句、翻译》中有详细讲解,在高考强化 提高班讲座 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 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 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 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 C 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 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 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 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2 讲《文言文内容分析、综合与整体阅读》中有详细讲解, 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正确答案】(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 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 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答案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 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 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 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第( 2)句中的“从容”此处应是 “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 保持禄位和受 宠幸的待遇的意思。 【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 2 第 21 讲《文言文的断句、翻译》中有详细讲解,在高考强化 提高班讲座 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9 页,此文档共1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