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中教育高二政治湖北省湖北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卷面总分: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试题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
- 练习次数:0次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11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2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就是我们生活中用于炒菜的一种调味料——味精 。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味精的摄入会抑制神经、妨碍骨骼发育,诱发高血压和糖尿病。味精能增加人类的食欲,但却会缩短人类的“保质期”。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系具有多 样性和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 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事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必须立足于人们的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③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对食品鲜味的肯定及对人类“保质期”的否定④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与贯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3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则不被允许和接受。长此以往使得我们只求被动接受“标准答案”,不敢尝试新事物。这给我们的反思是
A.应善于寻找新思路,适度否定现存一切事物
B.要以创新思维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推动教育的发展应创造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
D.需在实践中推翻真理,实现真理的自我超越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4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5“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6我国中东部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自觉减少空气污染,人人有责。有人提出,让我们从乘公交、地铁上班做起,从少开一小时空调做起,从少抽一支烟做起。这一提法表明①人生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②人们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③社会发展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④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积极努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7“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是①要促进系统内部有序和结构优化②要使部分以合理、有序、最佳状态存在③要正确处理同一和斗争的关系④要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 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9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而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这表明①要善于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内在规律造福人类②客观事物复杂多变,要对各种具体联系加以研究③要立足人的能动创造,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④人们作出正确决策离不开大数据分析的支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0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重庆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9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8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6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4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3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2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课练(5)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
类别:学历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