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试卷介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练习题10
试卷预览
- 61填人第二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B.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
C.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D.要有效整合资源,主动调整经济结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⑧~⑩题。消费品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去开展数字化转型。消费端是最活跃的市场,对消费者和消费市场的理解早已融人消费品企业的基因,数字化则为消费品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消费者洞察机会。①首先,消费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之一是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多年前,消费群体几乎是隐形的,企业通过发邮件或在电视上打广告的方式来做营销。在数字化的今天,企业营销开始注重每一位个体消费者、强调点对点的互动。数字化做得好的消费品企业会去了解每一个消费个体的喜好和行为,从而获得非常细致的消费洞见——某个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适合这位消费者,以及何时是联系这位消费者的最佳时机等。②消费品企业的第二项数字化转型动力是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以及用数字化的方式销售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消费者熟知的大型消费企业需要通过层层分销才能将产品送入零售终端,这里面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数字化时代出现了更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渠道,企业不仅能够通过这些渠道销售实物产品,也能提供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③消费品企业的第三项数字化转型动力是提升运营效率。在金融、互联网技术、人力资源领域中,不少此前由人来完成的工作,目前已经可以被数字工具替代,例如,一些公司设计出算法,从大批简历中筛选重点信息,为应聘者打分,快速向人力资源部推荐理想的候选者。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此类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工作效率的例子。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运营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可以将更多资源投人到理解消费者、进行品牌建设以及开发产品等核心业务中。④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例如,营养食品公司提供可供下载体验的APP产品,消费者在APP上不仅可以购买产品,也可以获得来自品牌的营养建议;时尚企业则可以开发自营销售的App平台,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服饰穿搭建议。因此,数字渠道既是出色的销售渠道,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
A.①
B.②
C.③
D.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3下列哪一内容未在文中明确提及?
A.数字化能够使消费品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
B.消费品企业可以依托数字化了解用户需求
C.消费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依赖可信的数据
D.消费品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销售环节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4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A.消费品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
B.消费品企业应该拓展转型途径
C.数字化为企业用户提供消费指南
D.数字化为消费品企业转型赋能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⑬~⑮题。① 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② 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③ 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是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④ 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⑤ 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旱。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⑥ 模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十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⑦ 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食,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的功用,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如果穿越回古代,根据本文,看不到下列哪一情景?
A.东汉人用石磨将小麦研磨成粉
B.战国时的秦兵以小米为食
C.春秋时的晋人以箸为主要饮食工具
D.清代人以合食方式聚餐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6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7根据本文,促使筷子成为主要进餐工具的因素不包括:
A.以小麦粉制成的食品的流行
B.水稻早熟新品种的引人
C.合食制逐渐普及
D.麦饭替代小米粥成为主食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8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的种植面积在唐代中期达到顶峰
B.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面条以小米为原料
C.勺子在清代转变为以舀汤为主的工具
D.朝鲜半岛在唐代之前就以水稻为主食⑮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E.筷子是如何“后来居上”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9某商场开展“助农销售”活动,凡购买某种农产品满300元者可获得一个礼盒,其中装有6种干货中的随机3种各1小袋,以及1袋小米或红豆。问:内容不完全相同的礼盒共有多少种可能?
A.50
B.45 t
C.40
D.30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0某地10户贫困农户共申请扶贫小额信贷25万元。已知每户申请金额都是1000元的整数倍,申请金额最高的农户申请金额不超过申请金额最低农户的2倍,且任意2户农户的申请金额都不相同。问:申请金额最低的农户最少可能申请多少万元信贷?
A.1.5
B.1.6
C.1.7
D.1.8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