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练习21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练习21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练习21

试卷预览

  • 51下列关于实验内容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2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酸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

    C.加入稀HNO3(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3某溶液可能含有K2SO4、Na2CO3、NaCl三种溶质,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提示:Ag2SO4微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O32-并将其除去

    B.第二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其目的是检验并除去其中含有的SO42-

    C.第一步应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D.第一步和第二步应该分别加入硝酸和硝酸钡溶液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4检验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先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

    C.加入弱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入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5某混合气体通过溴水(使其褪色),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使其黑色变红色),再通过无水 CuSO4白色粉末(使其变蓝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由清变浑再变清),最后剩余气体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淡蓝色,这混合气体是

    A.水煤气  

    B.焦炉煤气  

    C.石油液化气  

    D.高炉煤气(含CO、CO2和N2等)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6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7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8某同学在实验室内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是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9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的是(  )

    A.该溶液呈浅绿色

    B.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化铁,呈红色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0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有Al3+

    C.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溶液产生,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6/1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