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51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面,虚线为波谷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2m/s,波长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
B.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m
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
D.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cm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2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是机械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声波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的波长较长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3如图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振幅为A1,波长为λ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②,振幅为A2,波长为λ2,且λ1>λ2。P为两波源连线上的点,并且AP=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B.两波相遇时,P点波峰可达A1十A2
C.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
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的波峰可达A1+ A2的点只有一点,这点在P的左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4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a(图中虚线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图中实线所示)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20 m/s。t=0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位于x=45 m处的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 ( )
A.1.50 s,0.25 s
B.0.25 s,0.75 s
C.0.50 s,0.75 s
D.0.75 s,0.25 s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5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
A.2
B.4
C.6
D.8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6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7如图所示,S是波源,MN是带孔的挡板,其中M固定,N可以上下移动,为了使原来振动的
A.点停止振动,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减小波源S的频率
B.波源S向右移动靠近小孔
C.减小波源S的波长
D.挡板N上移一点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8在山中砍伐时发出的声音既含有频率较高的声波,也含有频率较低的声波,其中只有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才能被远处的人听到.这是因为( )
A.频率较低的“嘭”“嘭”声能量大,能传到很远
B.频率较低的“嘭”“嘭”声速度快,最先到达
C.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波长较长,容易产生衍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9关于竖直放置的肥皂液形成的薄膜干涉,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由于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
C.干涉条纹是一组等间距的平行线
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同一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0如图所示,为两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E点是振动加强点
C.B.D两点在此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D.t=0.05s时,E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cm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6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8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9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0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2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3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4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5
类别:数学(文科)高中数学代数与函数一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6
类别:数学(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