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建筑类其它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内部全真密押预测考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题预测十一

下列有关生态现状评价的评价要求,正确的有(    )、

发布时间:2024-07-10

A.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结构及其环境功能进行各级评价

B.2级以上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

C.3级评价需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D.评价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试卷相关题目

  • 1大气环境现状质量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工作中应包括的内容有(    )、

    A.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

    B.1h值平均浓度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1h平均浓度值及日均值超标率

    C.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

    D.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河流水质取样断面的布设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

    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

    C.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附近应布设

    D.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关于各级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

    B.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C.如建设项目将替代区域污染源时,则对替代的污染源可不做评价

    D.若评价区内有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则需对其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环境影响预测中用到的环境质量参数可分为(    )两类、

    A.标准参数

    B.常规参数

    C.特征参数

    D.相关行业指定参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需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应该考虑两个时段,这两个时段指(    )、

    A.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

    B.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佳的时段

    C.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的时段

    D.根据情况在以上三种时段中选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河流水质监测采样需要根据河流的特征在取样断面上布设不同的垂线进行取样,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

    A.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B.大、中河:当河宽小于50m时,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三分之一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

    C.大、中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D.特大河流: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有(    ),通常通过现场或同类现场类比调查获得、

    A.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

    B.风速风向

    C.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

    D.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的位置及尺寸数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关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污染物类型数以及某类型污染物中的水质参数数目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

    B.复杂指污染物类型数≥3,或等于2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1

    C.中等指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污染物类型数=1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D.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对于《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焚烧技术性能指标的描述,叙述正确的有(    )、

    A.焚烧后的残渣热灼减率应小于5%

    B.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8%~10%(干气)

    C.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

    D.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规划环评工作中常用的现状调查方法可包括(    )、

    A.资料收集与分析法

    B.现场调查与监测法、调查表法

    C.专业判断法、会议座谈法

    D.叠图法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