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一大波网络热词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打工人”“干饭人”“元年人”代表着人群的各种类别。“破防”“社死”“yyds”表达情感的各种宣泄。“内卷”“躺平”“鸡娃”是人生路上的状态写真。材料表明( )
发布时间:2024-07-04
A.文化就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C.精神产品总是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试卷相关题目
- 1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从中我们可以品悟到(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会受文化的影响③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制约人的认识活动④参加积极的文化活动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巧克力,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荷花雪糕,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饼干”……这些别出心裁的文创小吃让人们在享受舌尖味蕾愉悦的同时,获得深入灵魂的洗礼。从中可领悟到( )①精神产品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文创类产品对人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创类产品能促进人的物质、精神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仰望圣地,净化灵魂。“打卡”革命旧址、参观博物馆瞻仰伟人故居,2022年以来,红色旅游“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南起五指山,北到松花江,凡有革命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人们通过参加红色旅游,在参观祖国山川美景、历史名胜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人们可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③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的④人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这是因为乡村文化( )①越来越成为乡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规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④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20年7月6日,浙江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表示,要确保主题教育彰显“红船味”、“浙江味”,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说明( )①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反作用②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合肥市文旅网红打卡点培育提升行动方案》于2021年11月10日发布。根据方案,合肥市将实施乡村文旅网红打卡点培育建设行动,实现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美丽文化、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享用文化②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③乡村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价值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指导做好新时代新阶段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这是因为( )①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②新闻宣传工作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③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为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推出“文化行走阅读中国—70周年70城联读”活动,活动吸引全国近250家机构参与,参与联读活动城市达72个。举办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③参加文化活动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助推器④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北宋欧阳修“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的诗句,描绘了春雨、杏花之美,也体现了文化之美。然而自然界中纯粹的春雨、杏花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纯粹自然的春雨杏花( )①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②不属于人们创造的精神成果③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柳树本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树木,但在离人眼里却代表了惜别挽留之意。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一诗所表达的不忍分别的情愫,感人肺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离人眼中的柳树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②借柳抒情是一种文化活动③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3年司法考试卷一全真试题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3年司法考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3年司法考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3年司法考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一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考前预测试题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考前押密试题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1年司法考试真题(试卷一)
类别:资格类其它司法司法卷一(综合知识)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 卷 一
类别:资格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