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政治安徽霍邱中学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发布时间:2024-07-03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C.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被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阳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

    A.新文化运动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五四运动以后

    D.国民大革命以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 (   )

    A.特殊的地理位置

    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第二次创业高潮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计划经济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C.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设置“1905”的寓言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中国

    B.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C.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国际荣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目前在传统的三大媒介外,20世纪90年代,出现第四媒介。第四媒介是指

    A.互联网

    B.多媒体

    C.三维动画

    D.电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的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C.“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