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小二调考试历史试卷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发布时间:2024-07-03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试卷相关题目

  • 11895年和 1898 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乘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欲迟则欲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材料表明梁启超

    A.赞同三民主义

    B.认清政府本质

    C.倾向民主革命

    D.主张维新变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

    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

    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百零三天,声势浩大。六月下昭,九月扼杀。太后亲政,光绪被押。六君遇难,壮烈堪夸。……。”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A.在思想领域有震聋发聩的影响

    B.带来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革新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有失偏颇

    D.深刻影响着中国的青年学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道:“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D.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梁启超说:“吾以为……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盖以政体之变迁,其现象常为进化的,而国体之变更,其现象常为革命的,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由上述材料所见梁启超的政治观点是

    A.反对革命,反对民主共和

    B.倡导宪法政治,追求民主自由

    C.坚决支持君主立宪

    D.认为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更重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