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人民版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发布时间:2024-07-03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试卷相关题目

  • 1某书友到旧书市场去“淘宝”,见到一本章回体小说,封面已经没有了。小说通过爱情的纠葛变化、家庭的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了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本小说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文学家赵翼这首诗中的“风骚”指的是(    )①《诗经》    ②《论语》  ③楚辞体  ④《孟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现代汉语成语中有“不登大雅之堂”一条目,它出自(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B.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D.李贽笔下的孔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陈独秀也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    )

    A.开始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严重脱离群众而提不出科学纲领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严重缺陷与不足

    D.对传统文化的绝对的否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个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

    A.自强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新中国成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