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

发布时间:2024-07-03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试卷相关题目

  • 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

    A.以文治国

    B.公平竞争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 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却不得不取消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C.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陚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乂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B.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