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是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障。
A.安全法律
B.安全投入
C.安全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避难
B.隔离
C.个体防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害,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生产管理
B.劳动保护
C.安全生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应参加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
A.工会组织
B.环保部门
C.财产部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不是取决于安全工作中优势的方面,而是取决于劣势的方面。
A.短板效应
B.蝴蝶效应
C.海因里希法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综合地考虑了各种事故现象和因素,因而比较正确,有利于各种事故的分析、预防和处理,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理论。
A.轨迹交叉论
B.变化—失误论
C.综合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83年6月2日,山东某矿2号矿体52、58、64三个水平进行中深孔爆破,共有炮孔920个,使用电雷管798发,导火索4500m,炸药3798kg,6月3日凌晨1时15分响炮。爆破时,风机未运转,爆破后自然通风。6月4日上午8时30分,值班电工宋某、于某下井整理电缆,分别晕倒在46m和34m水平高坡点,下午1时40分,机务队副队长下井观察-2m水平的水泵时,发现宋、于中毒休克,下午2时整,第一批救护队员下井抢救,由于措施不力,接连几批共34名救护人员中毒,其中32人脱险,2人死亡。根据上述事实,当自然通风达不到生产要求时,应设置()通风。
A.机械通风
B.局部通风
C.环境通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83年6月2日,山东某铁矿2号矿体52、58、64三个水平进行中深孔爆破,共有炮孔920个,使用电雷管798发,导火索4500m,炸药3798kg,6月3日凌晨1时15分响炮。爆破时,风机未运转,爆破后自然通风。6月4日上午8时30分,值班电工宋某、于某下井整理电缆,分别晕倒在46m和34m水平高坡点,下午1时40分,机务队副队长下井观察-2m水平的水泵时,发现宋、于中毒休克,下午2时整,第一批救护队员下井抢救,由于措施不力,接连几批共34名救护人员中毒,其中32人脱险,2人死亡。根据上述事实,当自然通风达不到生产要求时,应设置()通风。
A.机械通风
B.局部通风
C.环境通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00年5月14日8时10分,某有色露天矿发生一起触电死亡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2000年5月13日,电铲司机刘某(死者,男,41岁)上夜班(从前一天20时至次日8时),到达工作的5号电铲后,就与15号电铲司机联系送电(5号与15号电铲公用一个跌落保险)。刚一合闸,5号电铲电缆放炮,接连包扎处理二次,第三次送电后电缆才正常。不一会儿又发现电缆有一处冒火,这次没有采取包扎处理,而是用碎石将火压灭。由于雨后路滑不能走车,5号铲一夜没有作业。8时刚过,白班司机来接班并询问电缆情况,刘说“没问题”。刘某向白班司机边介绍情况边走到昨晚包扎处理好后又冒过火的电缆处,并用双手掰开被冒火烧过的电缆绝缘表层的瞬间,刘某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刘某检查电缆时,副司机曾提醒“拉下保险再看”,而刘却说“没事,电停了。”因在停电时开关柜出现故障,故障排除后于8时10分送电,刘检查电缆时已经送电了。死者徒手拿电缆,没有使用防护用品或器具,致使手接触破损的的带电电缆,从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为了防止异常送电造成事故,可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下列有关送电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严格按照计划工作时间送电
B.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监护制度
C.在被检修装置外侧装临时接地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