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1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发布时间:2021-07-21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

试卷相关题目

  • 1《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①周王室已衰微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说明分封制( )

    A.使西周实现了对统治地区的严密控制

    B.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C.传播了周的宗法理念

    D.使周的统治长期延续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古代中国,从商周以下,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宗族纽带不仅从未被打破,而且以分化和变形的方式适应了从古至今的千百次社会变革,宗族伦理推广为政治伦理,等级制的亲缘关系支配了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材料表明

    A.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并被强化

    B.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直接影响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生活

    C.宗法血缘关系随着专制政治的强化而削弱

    D.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法国史学家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立了国家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族,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孟子·梁惠王》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    )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