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

 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时间:2021-07-21

A.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B.隋唐时期门下省下设六部

C.唐太宗时政事堂的设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试卷相关题目

  •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

    D.清初设立军机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了某一历史时朝“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和券乃取之,号飞钱”。同属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B.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为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D.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大化改新中,中央设太政官。在职能上,隋唐时期“三省” 中与其相似的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中书门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接受媒体专访,强调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并将逐步建立从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国考热”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下列诗句中涉及科举制的有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2010年3月31日新华社)以下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关系国家稳定、民心稳定的大事

    B.自科举制诞生后,封建国家选官用官制度就以考试为唯一的依据

    C.这个法规文件的出台,彰显中央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决心

    D.古代选官和今日“选官”标准虽然大不一样,但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地方稳定方面的作用却是殊途同归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