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8

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21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            ②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户税 ③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    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

    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入统治阵营

    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

    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宫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荐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多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胜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一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开始设立三省作为中央机构

    B.唐朝的三省分别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宋朝收了地方的财权、兵权、行政权,而《元史》记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B.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官职有明确分工、互相协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王沔(音miǎn),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