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Ix(kIx是光强单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A.20℃下的呼吸速率是l0℃下的4倍
B.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C.在5klx光照下,l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mg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试卷相关题目
- 1科学家用含 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它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细胞内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
C.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
D.图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去
E.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
G.HO2是最终电子供体
H.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它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细胞内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 C.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 D.图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去 E.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 F.HO2是最终电子供体 G.而NADP+是最终电子受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如果将杆菌接入浓度为0.2mol/L的蔗糖溶液和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加以摇动,可使细胞壁破裂,这时可发现空壳呈杆状,但细胞内含物却是圆的;如果将细菌用溶菌酶处理,然后接入到低渗溶液中,细菌会破裂。对上述有关内容的推测,正确的是 ①溶菌酶可去除细菌的细胞壁 ②细胞壁的功能之一是使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 ③细菌细胞壁有保护细菌免受低渗溶液胀破的作用 ④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峰值相同
B.土壤中缺乏镁时,420nm~470nm左右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增多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还原速率会增加
D.在晚间用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可以大量增加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下列叙述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腌咸菜时芥菜变咸
B.大豆泡在水中膨大
C.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恢复原状
D.一个鲜萝卜放在空气中变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蔗糖在水中溶解
B.干大豆种子泡在水中逐渐膨大
C.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菜叶变硬挺
D.干萝卜条放在清水中变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欠妥当的一项是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如果A中的02被B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B中的[H]是丙酮酸分解为C02时产生的
D.B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从而为适应其功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
B.B中的ATP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和还原碳三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D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 2转变成了淀粉
A.①~④全部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