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生命活动的维持者
B.作用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研究昆虫间信息传递方式时,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①将快要化蛹的幼虫捕回实验室,置于饲养笼内,并留心观察其羽化的过程。一般来说雄蛾比雌蛾早羽化一两天,于是科学家将刚羽化的雄蛾放掉,将雌蛾养在笼内。到了傍晚,打开窗户,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很多雄蛾飞进实验室,成群地围在饲养笼的附近,有的落在饲养笼上面,有的绕着饲养笼飞来飞去。显然,这些雄蛾是被笼中的雌蛾吸引而来的。②科学家捕捉一些雄蛾,剪断它们的触角:有的把两根触角全部剪掉,有的只剪掉一根,有的则剪去半截。结果,没有触角的雄蛾丧失了寻找雌蛾的能力,而只有一根触角和触角剪短的雄蛾还是向饲养笼飞去,并在上面爬行。下列有关上述实验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雄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是依靠某种化学物质进行的
B.雄蛾感受信息的结构是触角
C.雄蛾触角的完整性是雌、雄蛾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D.雌、雄蛾之间的这种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生态捕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无毒黏合剂的黄色硬塑板,利用某些昆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田间害虫。在此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类型是[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表示不同概念之间的类别关系。下列各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Ⅰ协助扩散、Ⅱ载体、ⅢATP
B.Ⅰ核糖核酸、Ⅱ核糖核苷酸、Ⅲ核糖
C.Ⅰ生态系统的信息、Ⅱ行为信息、Ⅲ物理信息
D.Ⅰ生态系统、Ⅱ种群、Ⅲ群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蜜蜂跳舞及雄鸟的“求偶炫耀”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D.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