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23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试卷相关题目
- 1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C.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D.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 )
A.开支过多
B.土地兼并
C.水利不兴
D.生产过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王安石变法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宋仁宗时期——3 680万贯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 807万石—宋神宗时期——6 000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67万余匹1 788万余石—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
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B.对外战争频繁,政府负担沉重
C.出现三冗局面,国家积贫积弱
D.赋税徭役繁重,百姓困苦不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