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小题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
试卷相关题目
- 1读“京津鲁豫地区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1997年前四省(市)人均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A.水资源总量减少
B.人口总量增长快
C.全球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D.经济发展快、水资源消耗大小题2:2000年后,北京、天津人均水资源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A.降水年际变化小B.农业用水总量变化小C.生活用水总量变化小D.跨流域调水保障了供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次/年 )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旱灾
B.地震
C.沙尘暴
D.泥石流小题2:导致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温高,蒸发旺盛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C.地壳运动的结果D.降水多,坡度大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6-8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和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小题2: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湿地调蓄B.地势起伏小C.水位季节变化大D.蒸发旺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线)”。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 ( )
A.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B.该流域S1、S2、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
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 km
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小题2: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D.该流域面积最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图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图中若有河流经过,则图中最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 ( )
A.河流右岸的甲地
B.河流右岸的乙地
C.河流左岸的丙地
D.河流左岸的丁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小题2:若图中河流是西欧的莱茵河,下列叙述不符合图中河流特征的是( ) A.地形平坦,水流平稳B.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C.水系发达,支流众多D.社会经济发达,航运价值高小题3: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水流量减少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读“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小题2: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B.消除城乡差别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D.优化产业结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小题2: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读下图,回答: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右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