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91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发布时间:2021-08-21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试卷相关题目

  • 1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雅尔塔体制 八千字电文 铁幕演说

    D.雅尔塔体制 戴维营会谈 古巴导弹危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这表明他主张

    A.实现德国统一

    B.惩治纳粹战犯

    C.展开对苏冷战

    D.建立欧洲联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有著作指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此“行动”应指

    A.操纵联合国

    B.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C.推行冷战政策

    D.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新全球史》是这样论及冷战的:“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是由超级大国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引发的冷战在几乎五十年的时间里为这个世界做了定义。”关于这个被冷战“定义”的世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世界

    B.两种社会制度相互融合的世界

    C.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的世界

    D.随时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危险的世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1938年                    1953年

    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

    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柏林墙的修建       尼克松访华   不结盟运动标志

    A.西欧的崛起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二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美国

    A.占领朝鲜

    B.侵略越南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军备竞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对抗

    D.力量对比的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