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151

向10 mL 0.1 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 mL 0.15 mol/L NaOH溶液时,产生一种蓝色沉淀,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该蓝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   )

发布时间:2021-08-21

A.Cu(OH)2

B.Cu2(OH)2CO3

C.3Cu(OH)2·CuSO4

D.Cu(OH)2·NaOH

试卷相关题目

  • 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B.在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12溶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反应:2Cu+ = Cu2++Cu。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反应温度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下表为在红色的还原产物中加入试剂和产生的现象。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

    A.是Cu

    B.是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 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   )

    A.这里的“另一种反应物”具有还原性

    B.CuH可作氧化剂、还原剂

    C.CuH+ Cl2==CuCl+ HCl(点燃)

    D.CuH+ HCl==CuCl+H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

    C.硫酸铜水溶液里加入氨水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铜,继续加氨水沉淀又溶解,说明氢氧化铜是两性氢氧化物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已知:11P+15CuSO 4+24H 2O=5Cu 3P+6H 3PO 4+15H 2SO 4,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1

    B.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总数为15

    C.1molCuSO4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2mol

    D.Cu3P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对反应结果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锌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和铁

    B.若锌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Zn2+和Fe2+

    C.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尚存有Cu2+,则一定有Fe2+

    D.若锌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Zn2+,一定无Fe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分别将下列物质:①明矾  ②Na2O2  ③NaCl  ④Ca(HCO3)2  ⑤FeCl3投入水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碳酸钠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

    B.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明矾用于净化生活用水

    D.核电站为阻止高辐射污水由碎石层流入竖井裂缝进入海中,向碎石层内注入“水玻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化合物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在成的是 (   )

    A.FeCl2

    B.CuCl2

    C.FeS

    D.P2O5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将Fe、Cu、Fe2+、Fe3+、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的金属或金属离子是 (   )

    A.Cu、Fe3+

    B.Cu、Fe2+、Fe

    C.Cu、Cu2+、Fe

    D.Fe2+、Fe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