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试卷相关题目
- 1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56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59年“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内的民主生活
B.使经济领域“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C.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D.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