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71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20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试卷相关题目

  • 1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56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