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131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和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下图所示为n个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发布时间:2021-08-20

A.X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X的摩尔质量为720n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越易被吸附

    B.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C.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

    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如可用于制HNO 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NO的是(   )

    A.Cu + HNO3(稀)

    B.N2 + O2

    C.NH4Cl + O2  

    D.NO2 + H2O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无明显现象,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就立刻停止加热,反应可以持续进行,直至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Fe2S3

    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试管中的现象是(  )

    A.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将导出H 2S气体的导管点燃后伸入盛有一定量O 2的集气瓶内,下列3个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 2H 2S + O 2 → 2S + 2H 2O  ② 2H 2S + SO 2 → 3S + 2H 2O  ③ 2H 2S + 3O 2 → 2SO 2 + 2H 2O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化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下,再现物质变化的过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等), 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

    A.Na和O2

    B.NaOH和CO2

    C.Mg和O2

    D.木炭(C)和O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氯气

    B.氮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下列四种原理设计,其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B.Cu +Cl2CuCl2,CuCl2+ H2SO4(浓) CuSO4+2HCl↑

    C.Cu + H2SO4+H2O2CuSO4+2H2O

    D.3Cu +8HNO3=3Cu(NO3)2+2NO↑+4H2O,Cu(NO3)2+H2SO4(浓) CuSO4+2HNO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如图)。已知晶体中N — N键的键能为160kJ·mol -1 ,而N ≡ N的键能为942kJ·mol -1 。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聚氮与氮气互为同位素

    B.14g高聚氮含3.01×1023个氮原子

    C.高聚氮中氮原子间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D.高聚氮转变成氮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