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发布时间:2021-08-19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试卷相关题目
- 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A.权威性
B.准确性
C.娱乐性
D.沟通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C.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D.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