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61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9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试卷相关题目

  • 1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国近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     ]

    A.福建

    B.台湾

    C.广东

    D.北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民国时期的汉口普通市民要前往重庆,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C.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D.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A.权威性

    B.准确性

    C.娱乐性

    D.沟通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