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421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发布时间:2021-08-19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总,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试卷相关题目

  • 12009年8月,欧亚大陆最大的火山——位于勘察加半岛上的克柳切夫火山开始喷发。克柳切夫火山(海拔485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锥形活火山,近200年内竟喷发了50多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勘察加半岛上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岩浆活动频繁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地壳活动剧烈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岩浆活动频繁

    D.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地壳活动剧烈小题2:图中火山锥的岩石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石英岩D.玄武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a、b、c、d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且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是

    A.a

    B.b

    C.c

    D.d小题2: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A.aB.b C.cD.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千姿百态的地貌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貌特点发展经济建设极为重要影响。 小题1:水网交织湖泊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属于

    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

    C.风成地貌

    D.喀斯特地貌小题2:在上海地区建造高层建筑,从地貌条件上看最需要考虑的是 A.地下溶洞数量和岩层渗水状况B.地下冻土厚度和夏季消融状况C.地下土层松紧和流沙移动状况D.地面坡度大小和水土流失状况小题3:我国京沪高铁大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建造方式,最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区 A.人口众多耕地紧缺B.水乡泽国河网密集C.山高谷深地形陡峭D.沙丘密布生态脆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22—23题 小题1:图中板块共有

    A.1块

    B.2块

    C.3块

    D.4块小题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9年6月13日,考古人员将对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秦兵马俑附近的渭水在成因上属于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题1:若此图表示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小题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小题3:若此图表示太平洋大洋环流,且c、d两地全年昼夜近于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渔场而沿岸有沙漠分布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地理要素之间可以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产生联系。图9为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若甲、乙、丙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则丁→丙过程表示

    A.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冷却凝固小题2: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则甲→乙过程表示 A.物质产品、资金等B.劳力、科技等C.环境资源D.生产废弃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 容依次是

    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

    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

    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

    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