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141

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发布时间:2021-08-18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下垫面热力状况不同

D.高低空气压差异

试卷相关题目

  • 1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A.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信风的偏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读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完成1—2题。 1、图示季节有关我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靠近低气压

    B.多暖锋活动

    C.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易受强冷空气影响 2、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正确描述印度半岛的是 A.盛行东北季风 B.多暴雨洪涝灾害 C.盛行西南季风 D.此时正值雨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洪涝灾害与锋面和气旋的活动关系密切,下列有关锋面和气旋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于华南一带盛行,冷暖气团交汇于华南地区,暴雨时有发生②6、7月份,锋面雨带交汇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 ③7、8月份锋面雨带移至华北与东北地区,北方进入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西南夏季风影响,也时    降暴雨 ④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侵袭,形成暴雨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地面受热不均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的结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下图分别是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某区域2013年12月7日14时和8日8时近地面等压线(百帕)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比较甲图和乙图,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    )

    A.气压降低,风力变小

    B.气温降低,风力变小

    C.气压升高,风力变大

    D.气温升高,风力变大小题2:这两日b地持续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对流强B.风力大,气温高C.气压高,气温低D.风力小,湿度大小题3: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则F城降雨大约出现在( ) A.8 日 7-8 时B.8日12-13 时C.9日1-2时D.9日12-13 时小题4: 据图,推测此天气系统对我国下列省份影响不大的是( ) A.河北B.宁夏C.上海D.云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0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小题2:华北地区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B.地形多低山丘陵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