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正常情况每年6月到7月初,图示地区都会出现该天气系统,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停留时间过长,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 )
A.南北皆涝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涝北旱小题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的是( ) 小题3: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 ) 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 T2 >T3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天气中与反气旋无关的是( )
A.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B.台风
C.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D.冬季的寒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读表“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题。 小题1: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现的暴雨是由于
A.高压过境
B.气团过境
C.冷锋过境
D.暖锋过境小题2:此段时间内,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利于污染清除 ②低温造成冻害 ③城市出现内涝 ④大风阻碍出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在地球地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据此回答题。 小题1:若某地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大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小题2:在图示①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方B.南方 C.西方D.北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2年12月5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省吉林市气温下降到零下29摄氏度,松花江岸边再次迎来雾凇美景。近日来,吉林市持续出现雾凇美景,使人如入梦幻美景。根据材料并读图完成题: 小题1:“雾凇”
A.是一种降水现象
B.是水汽的冻结现象
C.在东北一年四季都会发生
D.在南方肯定不会发生小题2:吉林省吉林市出现“雾凇”这一时期, A.被蒙古高压控制B.被阿留申低压控制C.受暖锋影响,多降水D.处于年降水最多季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读某日上海近地面等温线(°C)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3.4℃
B.4.6℃
C.5.3℃
D.6.2℃小题2: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温带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季节搭配。正确的是 ( )
A.台风、夏秋季节节
B.温带气旋、夏秋季节
C.寒潮、春秋季节
D.温带气旋、春秋季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2 年 11 月 3 —— 5 日北京初雪,持续雨雪量达到 60 年一遇。 11 月4日凌晨,国家气象局对北京市西北部发布了暴风雪红色预警。下表是北京市 11 月 3 日至 6 日的天气情况(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北京初雪时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冷锋
B.准静止锋
C.气旋
D.暖锋小题2: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 “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 “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 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 “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小题3:下列关于北京市发布暴风雪红色预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灾害预警使用的技术依次是 GIS 一 GPS 一 RSB.通过灾害预警可以准确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 C.该预警信息会对飞机起降、火车运行等产生重要影响 D.该预警信息会导致交通压力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示意中央气象台在2013年2月4日发布全国大风降温预报情况(局部),图中黑色圆点处的数字表示城市,温度数值表示降温幅度值。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预计2月5日~6日期间,图中①、②、③三地主导风向应分别是
A.东北风、东北风、西北风
B.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
C.西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西北风、西北风、西北风小题2:与③地相比,④地降温幅度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别是 A.变小 纬度B.变大 地形C.变小 海陆分布D.变大 冬季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读下面“2011年10月13日广州二中标准气象站测量的降水状况图”。据下图回答问题。 该日普降暴雨的原因是( )
A.受热带气旋影响
B.受快行冷锋影响
C.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D.受准静止锋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