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年
B.1921——1924年
C.1925——1936年
D.1985——1991年
试卷相关题目
- 1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两个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B.两个政策实施都为经济建设募集粮食增长
C.两个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两个政策实施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说:“若无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何者是最恰当的理解?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要求列车上的乘客参加一天义务劳动来换取燃料。由此可以推出当时所推行的主要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自由主义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但是他们采用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法。”(列宁)这个集团是指 (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