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试卷相关题目
- 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可以自由支配交给国家后剩余的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
B.粮食被强行没收
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
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制
A.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B.在历史上以消极影响为主
C.使苏联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D.前期存在弊端,后期得到克服纠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集权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